“總逼著他坐在書桌前端著書本學,孩子自然不愛學。一年級的孩子學習,興趣是擺在第一位的。對於他感興趣的東西,不用家長督促,他自己就會去研究、去學習、去探索,而對於他不感興趣的東西,家長逼得越緊,隻能是令孩子越反感。”家長們的談話被班主任張老師聽見了,於是也參與了進來,“要讓孩子愛上學習,得想辦法把‘要我學’的思想變成‘我要學’,說得簡單些,就是要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
【家長備課】放大和點燃學習的熱情
說完話,張老師轉身走向了黑板,在上麵寫下了幾個大字——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
看著家長在下麵安靜地看著自己,張老師解釋說:“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孩子對學習充滿熱情,主動克服各種困難,全力以赴地實現自己的學習願望。如果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僅僅由於強製而求知,則學習很難受到明顯的成效。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父母長期的教育影響和社會實踐中不斷發展起來的。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自然會全心全意地努力學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是培養孩子學習的動力,他們有了動力才能在學習中奮勇直前,遊刃有餘。家長平時應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並適時引導他從興趣入手去學習,孩子才能更容易接受學習這件事情,對於所學到的知識才能記得更牢靠。”
見大家聽得入神,張老師頓了頓,繼續說道:“有個孩子特別喜歡學語文,她的媽媽就不斷地給她買一些喜歡看的書籍,周末經常帶她去圖書館,並不時把她的文章傳到網上。大家覺得這個孩子的媽媽做得怎麼樣?”
“這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能激發她的興趣。”一位家長回答道。
“沒錯,每天都重複一樣的學習模式,是孩子缺乏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家長隻要在孩子的學習之外適當地增加一些新鮮的學習內容,讓孩子對學習充滿新鮮感,這樣孩子自然就能對學習充滿興趣了。”張老師說。
火火媽想了想,補充說道:“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裝作不懂的樣子,讓孩子給自己講講問題,講完之後得裝作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還要表現得很高興,並且跟孩子說謝謝他,把媽媽不懂的東西給講明白了。”
“這也是個好辦法。請教的方式對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有著很大的作用,當孩子看到家長一副解惑後大有收獲的樣子,自然就會產生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而這種感覺,就可以激發孩子內心深處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就會促使孩子主動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張老師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要想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家長有時就得揣著明白裝糊塗。”
一位家長接茬道:“就是裝弱智唄!”一番話惹得在座的所有人哈哈大笑,火火媽心想:“話糙理不糙,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帶著寶貝逛書店
又一個愜意的周末!
讓火火痛痛快快地睡到了9點自然醒、吃過早飯收拾完畢後,兩母子興衝衝地直奔新華書店。
帶著火火逛書店是每個月至少進行1次的固定家庭節目。到了書店,照舊是以小東西為主力軍和“最高決策者”,火火媽隻負責適時提供一些意見和最後買單。“你消費,我買單”,母子倆也都樂在其中。
一進書店,火火便拉著媽媽直奔二樓的兒童讀物書櫃,兩隻小眼睛骨碌碌地轉,仔細地搜尋著書櫃上羅列擺放著的卡通漫畫繪本和故事書,踮著腳尖抽出了一本又一本,認真地翻看起來。火火媽並不去打擾兒子讀書的興致,而是同樣抽出了一本漫畫繪本看,可就在這時,一陣犀利的嗬斥聲傳到了火火媽的耳朵裏——
“就知道看這些沒用的東西,不知道長進!”火火媽尋聲望去,看見一位母親正從孩子的手裏奪過一本故事繪本,扔在書架上。那小男孩看來和火火差不多年紀,被他的媽媽強拉著離開了書架,眼睛卻還依依不舍地看著被媽媽扔掉的書。
“這些書真的挺好看的”火火也聽到了那位媽媽剛說的話,“可那個阿姨為什麼說它是沒用的呢?”在孩子眼裏,大人的某些行為總是莫名其妙地,就像大人總覺得孩子莫名其妙的一樣。
“是啊,媽媽也覺得挺好看的,挑到想買的沒有?”火火媽摸著兒子的頭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