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學習好習慣,輕鬆培養優等生 (1)(3 / 3)

“教育的本質是解放天性。”這是火火媽一直奉行的教育“天條”。

【家長備課】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火火媽在家長會上的發言稿】如何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求知欲和上進心強的孩子,往往都是聽話、主動,積極的好孩子;求知欲強的孩子,對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好的成績具有一種內在的持續的追求願望。作為家長,應從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入手,點燃孩子學習的火花。

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不應不問緣由地扼殺孩子的這種天性,而是應利用這種天性來挖掘孩子的潛力,發展孩子的各種可能。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思想和行為習慣還停留在幼兒時期,因此,對待一年級的孩子,家長不能要求得過於嚴格和嚴肅,以免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懼怕。要使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要讓他產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家長不妨在教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適當地運用一些近似於遊戲的方法,或是在孩子玩的時候,適當地引導他玩一些知識性的內容。例如當孩子在無意義地瘋跑亂鬧時,家長可以提出和他來一場數數遊戲、唱歌比賽等,孩子出於好勝心理,往往會玩得很起勁,並且還會主動去補充知識以免輸給家長。如此一來,學和玩便有機地結合起來,孩子就可以在快樂中不斷地學到知識。

這一時期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不斷追著大人問問題。這正是孩子具有求知欲的表現,家長要盡可能妥善解決孩子每一次提問,並且從中引導他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思考,讓他獲得更多的知識。孩子提出的問題,有的很淺,有的較深,有的特顯無知,有的很富有想象力,但無論是哪一種,家長都要用認真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家長的態度反應非常敏感,如果家長顯得不耐煩或是無動於衷的話,必然會傷害到孩子的求知欲,這樣時間一長,孩子自然會對事物喪失探索的興趣。

再有,一年級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表現得很隨意,今天對這個好奇,明天對那個熱衷,再過兩天可能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為了讓孩子的求知欲具有持續性,家長應時常留心發生在孩子身邊的各種事情,盡量用孩子學過的知識向他解釋。讓孩子體會到所學知識的作用。當孩子經常體會到所學知識的作用後,這些經曆往往又能激發他的求知欲。

最後,有一句話想和各位家長分享——對一年級孩子的教育,宜“軟”不宜“硬”,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因勢利導,才能使教育的成果最大化。

“要我學”變身“我要學”

家長交流會上,有位家長鬱悶地說,他的兒子前幾次測驗成績都不好,幾乎沒有一門課上90分,平時寫作業還特別磨蹭、拖拉,怎麼給他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她說,她現在已經快把下班後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盯兒子的學習上,每天晚上吃完飯收拾好之後,就開始輔導兒子做作業,給他檢查對錯、聽寫,監督他背課文等等,可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孩子照樣是對學習提不起半點精神,玩的適合倒是精神十足。

“那就給他玩的時間,別總逼著他學習。可以給他規定好每天的作息時間,比如幾點學習幾點玩,告訴孩子如果他能提前把作業做完了,而且做得又快又好的話,那節省出來的時間你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我就是這麼給我的孩子定規矩的,效果還不錯。”一位家長獻計道。

另一位家長緊接著問:“總有些什麼事能提起孩子的興趣吧?”

“有,”這位家長說,“他對恐龍特別有興趣,纏著我和他爸爸給他買了好多恐龍的漫畫和玩具模型,沒事就在家自己和自己玩。”

“那您和他玩嗎?”火火媽問。

那位家長瞪大了眼睛:“我和他玩幹嗎?成天總想著玩這些,對學習一點幫助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