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大國抉擇 (2)(1 / 2)

5.次貸危機

有漲必定有跌,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當房價往下跌的時候,原先享受次貸的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投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並不感到擔心,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裏呢,在G手裏。G剛從F手裏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不到1%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一個大的金融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6.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資,根據前麵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這樣,從A到G的所有人都會從這連鎖危機中損失慘重。

現實中的金融危機遠比上述模型要複雜得多,不過,我們也能從模型當中看出金融危機的產生及發展曆程。

G2——世界走向中美共治

【經濟學釋義】

G2是指由中、美兩國組成一個Group來代替舊有的G8,即八國集團,以攜手合作解決世界經濟問題。

【與讀者侃經濟】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似乎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關於未來世界,大家的猜測也越來越多。有說二十國集團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有說金磚四國正在崛起,而有關中美共治的G2提法又成了一個熱點話題。

談論世界未來是回避不了中國的,問題是中國能承擔什麼角色、願意承擔什麼角色,現有的世界又願意在多大程度上讓中國承擔那樣的角色。一切都要基於對自己的準確定位和認識,把握好競爭與協調的本質。就目前來看,G2的提法並不符合中國國情。它太高地估計了中國的實力,也太低地估計了歐洲的實力和巴西、印度、俄羅斯這些國家的發展潛力。

G2是不會成為我們的追求目標,但G2的虛榮卻在我們很多人的腦海裏翻騰,和這些年膨脹的自信混合起來,這其實是沒有看到我們的綜合實力。

2009年底,中國社科院發布了2010年《國際形勢黃皮書》。綜合國力排名中,中國排名第七。黃皮書選取了西方七國和“金磚四國”作為評估對象,包括美國、日本、法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意大利、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其中西方七國被稱為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國家,而“金磚四國”也毫不遜色,被稱為是有希望在幾十年內取代七國集團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國家。四國之一的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黃皮書對11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進行了分析評估,評估的指標體係包括領土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軍事、科技五個直接構成要素,以及社會發展、可持續性、安全與國內政治、國際貢獻四個影響要素。美國除了在社會發展、可持續性和安全與國內政治三項上得分較低外,在其他項目上都居於前列,其中,經濟、軍事、科技和國際貢獻四項都居第一位,資源居第二位。11個國家的排名中,美日德綜合國力位居三甲,中國排名第七。

G2說法的出現,與當前中美兩國實力的消長變化直接相關。但金融危機後的美國是否衰落,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即使是衰落中的美國,在短期內其對全球事務的主導和影響力也毋庸置疑。

G2的聲音來自美國,但熱議目前還停留在學術及媒體的圈子內,美國政府並沒有對G2有過評價,這本身就頗令人回味。更何況在種種熱議中,G2的含義已經從最初中國和美國在經濟領域引領世界,演變為中美對全球事務的共治。

麵對G2的熱議,中國該如何反應?論實力,無疑,中國正在向一個世界性大國邁進,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出口與GDP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三,軍事實力也位列全球前列。但世界愛談的是總量,中國強調的是人均。有關中國的任何統計數據一經龐大人口的平均,差距就顯而易見。更何況中國在科技發展、技術創新、文化影響力等方麵,還遠遠沒有能力引領世界。

金融危機的確削弱了美國的實力,但是中國的經濟實力遠不能和美國相比,這是不爭的事實。不要因為美國倒閉了幾家銀行,破產了幾家汽車企業就大談美國的衰弱,就覺得可以和美國共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