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誰在導演“貨幣戰爭” (3)(1 / 2)

為簡便起見,假設某一商品的國際市場隻有a、b兩個供應國即出口國為出口競爭關係,其他國家均為需求國即進口國,a、b各占市場份額50%,首先,a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為改善其逆差狀況,采用貨幣貶值政策,a國的貨幣貶值有效。增加了出口,而擴大的份額正是b國喪失的份額。b國不甘心份額的減少。也采取貶值措施,爭回失去的份額,由此開始產生一輪又一輪惡性貶值競爭,形成貶值陷阱。

貶值陷阱是一個怪圈,因為從每一輪貶值來看,好似效果都很明顯,刺激了各國運用貨幣貶值政策來解決國際收支問題的偏好,而將效果不明顯歸咎於貶值力度不夠,從而更加大幅度貶值。然而,這種貨幣貶值的結果卻使國際收支狀況更加惡化,是無效的,而且連帶其他國家同陷國際收支失衡泥潭。

在現實的國際貿易中,某個國家的貨幣貶值還有可能引發周邊國家的貨幣連鎖貶值。果真如此的話,這會使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輪番惡化,不僅無法刺激本國出口,實際反而將國內資源補貼給了國外消費者。貶值即便可以產生短期效應,但對於長期效應而言,無疑是潑瓢冷水。此外,貨幣貶值會刺激資金外流,一旦外資形成貨幣貶值預期,將會大規模流出,從而導致資本市場更加動蕩,不利於經濟穩定。

熱錢——能說明人民幣有魅力嗎

【經濟學釋義】

投機性短期資本,即熱錢。又稱遊資,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指為追求最高報酬及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它的最大特點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機。國際間短期資金的投機性移動是為了逃避政治風險,追求彙率變動、重要商品價格變動或國際有價證券價格變動的利益。

【與讀者侃經濟】

在1848年的美國政府中,專業的馬戲團小醜丹·賴斯,在為紮卡裏·泰勒競選宣傳時,使用了樂隊花車的音樂來吸引民眾注目。此舉為泰勒的宣傳取得了成功,越來越多的政客為求利益而投向了泰勒。到1900年,威廉·詹寧斯·布萊恩參選美國總統選舉時,樂隊花車已成為競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此學界產生了一個術語:從眾效應——又被稱為“樂隊花車效應”。因為“從眾效應”同樣在平民中得到應驗:在總統競選時,參加遊行的人們隻要跳上了搭載樂隊的花車,就能夠輕鬆地享受遊行中的音樂,又不用走路,因此,跳上花車就代表了“進入主流”。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跳上花車。

這種效應在資本市場被稱為“熱錢羊群效應”,指的是一種典型的“套利投機性質”的“異常情況”:受從眾效應影響,當購買一件商品的人數增加,人們對它的偏愛也會增加。這種關係會影響供求理論所解釋的現象,因為供求理論假設消費者隻會按照價格和自己的個人偏愛來買東西。比如在股票市場中,如果某一隻股票有很多人在買,那麼買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所以在證券交易市場中,從眾效應可以使一支證券短時間內提升至一個不合理水平。而這些在短期內推動證券大幅上漲的資本,就是投機性短期資本,即熱錢。

熱錢在市場活動中無處不在:石油、股市、樓市、糧市……任何大宗商品價格的漲跌都與熱錢脫不了幹係。熱錢是市場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這隻手的力量是巨大的,2008年油價的大起大落,全球股市的巨大動蕩都與這隻市場中的“黑手”有著密切的關係。

熱錢的流入將造成一國資本項目順差、外彙儲備激增、本幣大幅升值、流動性過剩以及資產市場行情火爆,而熱錢流出則造成一國資本外逃(資本項目逆差)、外彙儲備驟降、本幣大幅貶值、流動性緊縮以及資產價格泡沫破滅等大難題。最令人不安的是熱錢流動方向的突然逆轉,通常會成為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美元貶值和中國經濟複蘇帶來的逐利衝動,正催促國際熱錢潮湧中國。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貿易便利化的外彙政策下,押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熱錢不斷翻新資本流入方式,加劇境內流動性過剩,推高資產價格。

自2005年以來,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及升值預期,過多熱錢進入中國加大市場的流動性,造成流動性過剩,而貨幣供給越多,中國麵臨的通脹壓力就越大。此外,熱錢還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而投機資金進入股市、樓市後,容易製造泡沫。而熱錢還會給股市造成嚴重傷害。

2002年,曾經擔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斯蒂格利茲教授出版專著《全球化及其對它的不滿》,詳盡剖析了投機熱錢對國家金融穩定的巨大危害。他的結論是:“我們必須采取措施對‘熱錢’實現監管和征稅。國際金融組織不僅不應該反對和阻撓對熱錢的監管和征稅;相反,它們應該行動起來,更好地監管投機‘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