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誰在導演“貨幣戰爭” (2)(1 / 2)

1944年,盟國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已成定局,它們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商討戰後的世界貿易格局,建立一個新的國際貨幣體係,以促進戰後的世界貿易和經濟繁榮。

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形成,暫時結束了戰前貨幣金融領域裏的混亂局麵,維持了戰後世界貨幣體係的正常運轉。固定彙率製是布雷頓森林體係的支柱之一,但它不同於金本位下彙率的相對穩定。 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形成,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世界貿易。美國通過贈與、信貸、購買外國商品和勞務等形式,向世界散發了大量美元,客觀上起到擴大世界購買力的作用。同時,固定彙率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於彙率波動而引起的動蕩,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主要國家的貨幣彙率,有利於國際貿易的發展。

布雷頓森林體係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美國被確立為儲備貨幣國。這與美國經濟實力的雄厚是分不開的,但也正因如此,給布雷頓森林體係的瓦解埋下了倒塌的基礎。

布雷頓森林體係雖然推動了世界貿易的增長,卻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因為布雷頓森林體係的最根本基礎其實是美國的經濟基礎。假若美國國際收支持續性逆差,美元對外價值長期不穩,美元則會喪失其中心地位;另一方麵,美國要履行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義務,必須擁有充足的黃金儲備。如果美國黃金儲備流失過多,儲備不足,就難以履行兌換義務,並且無力進行市場操作和平抑金價,美元比價下降,國際貨幣製度的基礎隨之動搖。布雷頓森林體係還規定了彙率浮動幅度需保持在l%以內,導致彙率缺乏彈性,限製了彙率對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

隨著曆史的發展,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弊端逐漸暴露。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機爆發,尼克鬆政府於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這意味著美元與黃金脫鉤,支撐國際貨幣製度的兩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1973年3月,西歐又出現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馬克的風潮。3月16日,歐洲共同市場9國在巴黎舉行會議並達成協議,聯邦德國、法國等國家對美元實行“聯合浮動”,彼此之間實行固定彙率。

至此,戰後支撐國際貨幣製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彙率製度也完全垮台。這宣告了布雷頓森林製度的最終解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過去美元一統天下的局麵不複存在。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係將向各國彙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單一的貨幣製度越來越難以滿足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係倒塌的根本原因。

貨幣升值——人民幣越來越值錢了

【經濟學釋義】

貨幣升值也叫“貨幣增值”,是指某國貨幣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價值增加或上升了。商品的價值增加通常是件好事(貨幣本身也是商品),但某一國家的貨幣價值增加,對於該國家來說,卻不是件好事。因為某國貨幣增值,會直接影響到該國家的宏觀經濟。

【與讀者侃經濟】

自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屢創新高,升值幅度逐漸加快。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到2008年,人民幣兌美元彙率中間價已經突破7.0的關口,再創彙改以來新高。人民幣還會繼續往上升嗎?這成為很多人的疑問。

在人民幣大幅升值的背景下,有人認為人民幣升值是中國國力昌盛、強大的表現,它是人民幣走向世界的前奏曲;有人則認為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欠發達的人口大國來講,人民幣升值是一種虛假繁榮,是一種泡沫。

不過,不能籠統地說,人民幣升值了對我們有好處,其實人民幣升值對我們也有實在的負麵影響。曆史上曾經發生的日元升值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1985年9月,在美國發動下,OECD七國財長與中央銀行行長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規定美元對世界其他主要貨幣的比率在兩年內貶值30%,日元被迫升值。此後,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在1995年還達到過79:1的水平。

“廣場協議”帶來的彙率比價驟升。在日元剛開始升值的時候,日本人發現自己突然富裕了不少,原來的1000日元可以變成3000日元花了。每個日本人的腰包都鼓起來了,他們購買世界各國的產品,到海外大量收購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