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率——兩種貨幣如何交換
【經濟學釋義】
彙率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彙率。
【與讀者侃經濟】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係,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彙率的決定基礎。在金本位製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製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彙率。如在實行金幣本位製度時,比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彙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製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做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彙率的決定基礎。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彙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規定彙率,一切外彙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彙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彙率的國家,彙率隨外彙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係變化而變化。
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彙率為8.25,則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彙率漲到8.50,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該商品在國內市場上成本實際上是低了,直接使它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變低。商品的價格降低,競爭力變強,肯定好賣,從而促進該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彙率跌到8.00,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必將有利於美國出口商品。這也就是說,美元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就會有利於中國商品對美國的出口,反過來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升值卻會大大刺激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彙率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決定機製,彙率是貨幣的核心,貨幣是金融的核心,金融是經濟的核心。在美元、歐元、石油、黃金這些國際重要的金融要素裏麵,都是大國博弈的結果,都是各個國家之間主流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是各個階層利益最大化博弈的結果。
彙率作為國際金融關係乃至國際經濟關係正常發展的重要紐帶,幾乎已滲透到包括經濟生活的一切領域,並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彙率不但會影響一國的物價、就業和經濟的增長速度,而且還會影響其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的質量。
也許很多人認為隻要自己在國內生活,彙率波動對自己的影響是不太明顯的。但是彙率的劇烈波動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是很多人並不清楚的。就像在日本、在東南亞,當彙率劇烈升值或劇烈貶值時,財富在一夜之間就灰飛煙滅了,幾十年辛苦攢下的財富一天就沒了,一個產業可能就垮掉了,一個國家可能十幾年都緩不過勁來。
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事物,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彙率都是一把“雙刃劍”。彙率變動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好處與壞處,要視一個國家的具體情況而定。
購買力平價——中國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經濟學釋義】
在經濟學上,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但是,這種理論彙率與實際彙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該理論指出,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彙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一般來講,這個指標要根據相對於經濟的重要性考察許多貨物才能得出。
【與讀者侃經濟】
2010年,世界各大媒體集中報道了一件事: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實際上,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中國早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銀行於2007年12月中旬發布一組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購買力平價為1美元等於3.45元人民幣,相當於當年彙率8.19的42%。也就是說,中國購買力平價水平要遠遠低於彙率,國內價格水平要低於國際價格水平。按世界銀行新的購買力平價數據推算,2005年中國實際GDP總量為53332億美元,居世界第2位,僅次於美國,占世界總量的9.7%。而按當時的彙率法測算,中國GDP總量為22438億美元,居世界第5位,排在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之後,占世界總量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