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來說,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同時重視經濟結構安全,讓國際貿易使我們生活的更加美好!
貿易保護主義——自由貿易遭遇壁壘
【經濟學釋義】
貿易保護主義是一種為了保護本國製造業免受國外競爭壓力而對進口產品設定極高關稅、限定進口配額或其他減少進口額的經濟政策。它與自由貿易模式正好相反,後者使進口產品免除關稅,讓外國的產品可以與國內市場接軌,而不使它們負擔國內製造廠商背負的重稅。
【與讀者侃經濟】
2004年4月14日,在對外貿易領域同時發生了兩件事:一是新西蘭正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從而使中國在獲得夢寐以求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首次取得突破;二是美國商務部對出口到美國的中國彩電做出終裁,裁定中國企業存在傾銷行為兩件事都是有關反傾銷中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但結果卻迥然不同。為什麼中國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已經建立起市場經濟體製並加入WTO的情況下,仍被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稱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呢?
這是因為,中國不斷發展的對外貿易讓許多國家暗懷戒心。當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在世界市場“攻城略地”時,美國把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從而采用對中國不利的反傾銷規則。該規則規定,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隻要用來確定正常價值的方法是合適與合理的”,就可用某一市場經濟國家相似產品的價格作為標準來確定是否是傾銷以及傾銷的幅度,並施以對應的高征稅措施。這樣一來,中國很多出口產品沒有傾銷而被判定為傾銷,本來傾銷幅度輕微而被裁定為高度傾銷,從而受到嚴重打擊。實際上,這就是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形式。
盡管自由貿易對各國都是好事,但自由貿易的實現是有條件的。在條件不具備時通過征收關稅、製定配額、出口補貼等措施限製進口,鼓勵出口,以保護本國產業仍是必要的。這裏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本國什麼產業值得保護,什麼產業不值得保護,因為不可能所有產業都保護。在這方麵幼稚產業論值得借鑒。所謂幼稚產業,是指處於成長階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潛在優勢的產業。像當年日本的汽車工業就是幼稚產業,對這樣的產業,政府加以保護是值得的。穆勒認為,當某一產業規模較小,其生產成本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的時候,如果任由自由競爭,該產業必然會虧損。如果政府給予一段時間的保護,使該產業發展壯大具有一定規模了再去麵對國際間的自由競爭,並能獲得利潤,那麼該產業可以稱為幼稚產業。
但是,有時適當的貿易保護主義還是必要的。20世紀50年代,日本汽車質次價高。為了扶植汽車工業,日本政府不僅限製外國汽車的進口,而且通過日本發展銀行為國產車提供優惠貸款;其他促進出口的措施還包括出口補貼、出口貸款、特殊優惠稅收條款等。這些措施幫助日本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終於在60年代中期,日本汽車具有了國際競爭力,在美歐市場上占有了很大份額。
但不管怎麼說,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對任何國家都不是好事,我們應該衝開貿易保護的種種壁壘,開創自由貿易的新時代。
貿易補貼——美國農民的生活為什麼很滋潤
【經濟學釋義】
貿易補貼是指一個國家的政府或公共機構,采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本國出口企業提供現金補貼,或者提供財政上的優惠。此舉有利於提高出口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貿易補貼又會使外國同類企業受到不利影響,容易導致不公平競爭。
【與讀者侃經濟】
貿易補貼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直接貿易補貼簡單來說就是負稅,其後果與稅收正相反。間接貿易補貼則一般采取放寬信貸、廉價使用能源或免費使用基礎設施等方式。補貼量可以與貿易量保持某一固定比例關係,稱為從量補貼;也可以與貿易值保持某一固定比例關係,稱為從價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