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從搖籃到搖椅的幸福護照 (2)(1 / 2)

保障性住房——安得廣廈千萬間

【經濟學釋義】

保障性住房正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而產生的,它覆蓋了商品性住房市場中的空白,即為那些購買不起商品房的低收入和貧困家庭給以各種住房保障,屬於政府公共福利。

【與讀者侃經濟】

住房,是生活的一項基本需求,住房問題是我國老百姓普遍關心的一個話題。但是,對大多數中低收入群體來說,買開發商提供的商品房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大負擔,房價節節攀高,要想在大城市買房更是黃粱美夢,不少人甚至淪為“房奴”。

商品性住房作為一種商品,就不可能把保障性作為它的主要作用。保障性住房包括政府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標準、限定價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賃住房構成。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經濟適用住房。經濟適用住房是以中低收入家庭為對象,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商品住宅,具有經濟性和適用性的特點。經濟性是指住房價格比商品房市場價格低,適應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適用性是指在住房設計及其建築標準上強調住房的使用效果。其低價格是通過土地劃撥供應、免除有關稅費、規定開發商的利潤上限等來實現。經濟適用住房政策的實施,對啟動內需、平抑房價以及完善住房供應體係均發揮了顯著的作用,並受到中低收入者的普遍歡迎。

但經濟適用住房在現階段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經濟適用住房規模過大、銷售對象界定不清、區位選擇上的局限以及經濟適用住房麵積過大、標準過高,使得經濟適用住房政策並未真正惠及中低收入階層,同時又加重了政府負擔。

此外,為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住房供應體係,解決城鎮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建設部分別於1999年4月22日頒布了《城鎮廉租住房管理辦法》和2003年11月15日頒布了《城鎮最低收入家庭住房管理辦法》,向最低收入群體提供租金低廉的廉租住房。廉租住房由於其保障的範圍較小,在執行過程中總的情況比較好。

但廉租住房也存在一些問題,最主要的是廉租住房適用對象範圍過窄。關於廉租住房的適用對象,目前隻局限於具有“非農業長住戶口的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保障的特殊家庭”。從現實情況而言,有三類群體未納入廉租住房政策的適用對象中:收入處於平均收入水平以下、最低收入水平以上的家庭,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單親家庭以及日益增多的老齡群體中的空巢家庭。這些群體既買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的申請標準,被稱為“夾心層”。

政策性租賃住房即政府為解決這類夾心層人群的住房問題而采取的措施。政策性租賃住房主要是通過政府投資建設新房的方式進行。政策性租賃房的租金,按照房屋成本進行測算,通常為成本價再加上適當的管理費,就是成本租金的價格。

無謂損失——被稅收傷害的社會福利

【經濟學釋義】

由於政府的稅收政策而扭曲激勵(或稱導向),從而引起的損失在經濟學上被稱為“無謂損失”。美國經濟學家曼昆把稅收造成的總福利的減少稱為稅收的無謂損失。

【與讀者侃經濟】

拉弗曲線問世多年來,並沒有多少國家的實踐證明拉弗的這一假設,但經濟學家們大都相信:稅收會造成社會總經濟福利的減少,過高的稅率帶給政府的很可能不是稅收增加的美好前景。

經濟學認為,政府向某一產品征稅,不管這項稅收是向生產者征收還是向消費者征收,最後都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分擔的——生產者得到的價格下降,消費者得到的價格上升,稅收在買者支付的價格和賣者得到的價格之間打入了一個“楔子”。由於這個楔子,這種產品的銷售量低於沒有稅收時應該達到的水平,也就是說,市場規模收縮了。由於市場規模收縮,生產者和消費者受到的福利損失之和要大於政府得到的稅收。

為什麼會出現社會總福利減少這樣的無謂損失?這是因為,人們會對各種激勵做出理性的反應。例如,稅收會影響人們做出決策。如果政府對小麥課稅,人們就會少吃小麥而多吃大米。如果政府對住房征稅,人們就住較小的房子並把更多收入用於其他事情。如果政府對勞動收入征稅,人們就會少工作而多享受閑暇。由於稅收扭曲了激勵,所以引起無謂損失。

無謂損失是人們根據稅收激勵,而不是根據他們買賣的物品與勞務的真實成本與收益配置資源時稅收引起的無效率。以汽車行業為例,某雜誌的一篇購車記報道了稅費和各種繁雜的手續對人們購車積極性的打擊。

這篇購車記中引述了一個銷售人員所做的一個自然人貸款買“桑塔拉”的詳細報價:車價97800元,首付10%,分期5年,月還款1514元,車損保險1414元,第三者責任險1170元,盜搶險978元,自燃險392元,貸款額78240元,購置稅8359元,驗車500元,保證保險金1721元,管理費4900元,其他20元,首付合計2923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