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財政信用。是國家按照有償原則,籌集和使用財政資金的一種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國內發行公債和專項債券,在國外發行政府債券,向外國政府或國際金融組織借款,以及對預算內資金實行周轉有償使用等形式。
6.財政立法和執法。是國家通過立法形式對財政政策予以法律認定,並對各種違反財政法規的行為(如違反稅法的偷稅抗稅行為等),訴諸司法機關按照法律條文的規定予以審理和製裁,以保證財政政策目標的實現。
7.財政監察。是實現財政政策目標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國家通過財政部門對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團體及其工作人員執行財政政策和財政紀律的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財政赤字——認識政府的錢袋子
【經濟學釋義】
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總會製訂一個當年的財政預算方案,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盈餘,支出大於收入,即為財政赤字。理論上說,財政收支平衡是財政的最佳情況,在現實中就是財政收支相抵或略有節餘。如果國家財政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麵,那麼這種支出差額在進行會計處理時,需用紅字書寫,這也正是“赤字”的由來。
【與讀者侃經濟】
2004年,福布斯公布了一項名單——誰是20世紀美國最優秀的總統?在美國前總統裏根去世後,這一原本沒有定論的問題又再次成為美國人爭論的焦點。最後被美國公眾認為最會搞經濟的克林頓榮居榜首。
克林頓為何被評為20世紀最優秀的美國總統?原因是,美國政府一向以財政赤字而聞名,而克林頓時代赤字卻轉為盈餘。
在克林頓入主白宮的8年的時間裏(1993年到2001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非常強勁,年均漲幅高達3.5%。克林頓在美國人均收入漲幅停滯多年,剛剛出現上升勢頭的時候適時決定增稅,結果使聯邦政府的收入出現了大規模的盈餘。最終,克林頓憑著自己手下一個最小規模的政府機構,實現了自約翰遜總統時期以來美國GDP最強勁的漲幅,也使美國政府自杜魯門總統以來,首次真正地出現了財政盈餘的局麵。
赤字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有意安排,被稱為“赤字財政”或“赤字預算”,它屬於財政政策的一種;另一種情況,即預算並沒有設計赤字,但執行到最後卻出現了赤字,也就是“財政赤字”或“預算赤字”。
在現實中,很多經濟處於上升狀態的國家都需要大量的財富解決大批的問題,經常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麵,因此赤字財政不可避免。當居民消費不足的情況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資,以拉動經濟的增長,但是長期的財政赤字會給國民經濟造成很大負擔,不是長久之計。一般來說,以下幾種手段可以控製財政赤字。
1.動用曆年結餘。
在我國,由於實行銀行代理金庫製,因此,這部分結餘從銀行賬戶上看,表現為財政存款的增加。當動用財政結餘時,就表現為銀行存款的減少。因此,隻要結餘是真實的結餘,動用結餘是不會存在政府財政向銀行透支的問題。但是,如果銀行的準備金不足,又不能及時通過適當的收縮信用規模來保證財政提款,就有可能導致信用膨脹和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