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是怎樣計算的?其實CPI的整個計算過程你不需要知道,你隻需要知道,通常你買豬肉或喝飲料的平均價格就是CPI。CPI的上漲意味著你承擔的日常花費也在上漲。例如,2007年我國CPI上漲達到4.8%,也就是說,你日常的花費增加了4.8%。
但是真實的日常生活費用情況CPI是反映不出來的,有時我們對物價的感覺與公布的統計數據會有差異。我國CPI當中包含八大類商品:第一類是食品,第二類是煙酒及其用品,第三類是衣著,第四類是家庭設備用品和維修服務,第五類是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第六類是交通和通訊,第七類是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務,第八類是居住。與居民消費相關的所有類別都包括在這八大類中。在CPI價格體係中,食品類權重占到32.74%。
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是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即以肉類為代表的食品的價格。它與電視機、電冰箱的價格有著很大的差別。電視機、電冰箱價格上漲了,我們可以不買,沒有這些東西我們照樣能活下去;房價高得離譜,買不起就不買了,可以租房子住,盡管房租也漲了。但是,雞鴨魚肉等食品價格上漲,我們卻不能不買,離開它們,我們還怎麼活!
而CPI裏麵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且被嚴重低估的就是雞鴨魚肉等食品的價格——它導致你吃飯的花費大幅上漲。例如豬肉價格上漲26%,蛋類價格上漲37%,也就是說你每吃一頓肉就要多付26%的錢,吃一頓雞蛋就多付37%的錢。倘若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反而進一步加劇,每一個老百姓吃飯的花費平均增加了50%,也就是說,你一日三頓,不管是早點、中餐還是晚飯,你每吃一頓飯就得多付50%的錢。
然而50%的吃飯費用的上升沒有直接反映在CPI裏麵,為什麼?因為CPI是我們所有用到的消費品的平均數,剛才我們說到的4.8%代表所有消費品的增長,其中包括電器、住房等。所以真正重要的指標不能從整體去看,要單個來看,看肉價上升多少,大米價格上升多少,食用油價格上升多少。CPI並不能如實反映你日常生活費用的增長,要想了解日常生活費用的增長,你隻有單個去看。
所以,在看CPI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到這些,一不小心的話,CPI就會說謊,就會與我們的親身感受有差距。
PPI——國家經濟的體溫計
【經濟學釋義】
所謂PPI,及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PriceIndex),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製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與讀者侃經濟】
目前,我國PPI的調查產品有4000多種(含規格品9500多種),覆蓋全部39個工業行業大類,涉及調查種類186個。
由於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並非嚴格的對應關係,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可能的。CPI與PPI持續處於背離狀態,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主要原因在於工業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製。
PPI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於食品價格因季節變化加大,而能源價格也經常出現意外波動,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體商品的價格變化情況,一般將食品和能源價格的變化剔除,從而形成“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進一步觀察通貨膨脹率變化趨勢。
在美國,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的資料搜集由美國勞工局負責,他們以問卷的方式向各大生產廠商搜集資料,搜集的基準月是每個月包含13日在內該星期的2300種商品的報價,再加權換算成百進位形態,為方便比較,基期定為1967年。一般而言,當生產者物價指數增幅很大而且持續加速上升時,該國央行相應的反應是采取加息對策阻止通貨膨脹快速上漲,則該國貨幣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