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過剩導致的結果,首先是大量的資金追逐房地產、基礎資源和各種金融資產,形成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而上遊資源價格的上升,必然會推動下遊消費品價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流動性開始追逐消費品,就會引起物價的較快上漲。流動性過剩容易引發經濟過熱、產生經濟泡沫,因此,往往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經濟現象。針對流動性過剩,我國中央銀行2007年以來,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和加息,采取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
利率——牽動市場神經的神奇魔棒
【經濟學釋義】
利率又稱利息率,它表示的是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計算則稱為年利率。其計算公式是:
利息率=利息量/本金/時間×100%
【與讀者侃經濟】
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製。利率是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金融變量,幾乎所有的金融現象、金融資產均與利率有著或多或少的聯係。
利率與人們的生活聯係較為緊密。在生活中,常常有民間借貸,有承諾的也好,無承諾的也好,還款時常要與同期的儲蓄存款利息比一比。在炒股生涯中,常常要對自己的股票或資金算一算,自然而然要想到與同期的利率作比較。儲蓄存款利率變了又變,涉及千家萬戶,千家萬戶要談論儲蓄存款利率。但令人費解的是,利率為什麼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變化?這代表著什麼?利率的高低又是由什麼決定的?
現代經濟中,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不僅受到經濟社會中許多因素的製約,而且,利率的變動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現代經濟學家在研究利率的決定問題時,特別重視各種變量的關係以及整個經濟的平衡問題。
在現代社會中,利息和利率是溝通實物市場和貨幣市場的橋梁。無論你是大企業家還是一名普通工人都會關注利息和利率的變化情況。如果你是企業家,那麼你會非常樂意在利率大幅下調後向銀行進行巨額貸款以增加投資擴展自己的業務;如果你是普通工人,那麼在利率大幅上升的時候,你也許會縮減自己的消費,將節省的錢存入銀行來賺取利息。
通常計算利率的途徑有若幹種,現值是最簡單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到期收益率。也就是使債務工具所有未來回報的限製與其今天的價值相等的利率。所謂到期收益,是指將債券持有到償還期所獲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利息。
綜合說來,利率出現的主要原因包括:
1.延遲消費。當放款人把金錢借出,就等於延遲了對消費品的消費。根據時間偏好原則,消費者會偏好現時的商品多於未來的商品,因此在自由市場會出現正利率。
2.預期的通脹。大部分經濟會出現通貨膨脹,代表一個數量的金錢,在未來可購買的商品會比現在較少。因此,借款人需向放款人補償此段期間的損失。
3.代替性投資。借款人可以選擇把金錢放在其他投資上。由於機會成本,借款人把金錢借出,等於放棄了其他投資的可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