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中央銀行的獨門秘籍 (1)(2 / 3)

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有:貨幣發行、集中存款準備金、貸款、再貼現、證券、黃金占款和外彙占款、為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辦理資金的劃撥清算和資金轉移的業務等。

當發生銀行危機時,銀行之間也會互相尋求貸款以應付擠兌風潮。但是,銀行的準備金都是有限的,當山窮水盡之時,誰才是最後的貸款人呢?

通常,在某一國國內發生銀行危機時,中央銀行,可以為其他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以滿足商業銀行短期的資金需要,以防範銀行係統內的危機,看上去,就像是商業銀行背後的貸款人。因而,“最後貸款人”這一概念原是人們習慣上對中央銀行的這一行為的描述。

“最後貸款人”被認為是危機時刻中央銀行應盡的融通責任,它應滿足對高能貨幣的需求,以防止由恐慌引起的貨幣存量的收縮。當一些商業銀行有清償能力但暫時流動性不足時,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貼現窗口或公開市場購買兩種方式向這些銀行發放緊急貸款,條件是他們有良好的抵押品並繳納懲罰性利率。最後貸款人若宣布將對流動性暫不足商業銀行進行融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緩和公眾對現金短缺的恐懼,這足以製止恐慌而不必采取行動。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主要央行致力於向銀行體係注入流動性,實際上是不計成本地向商業銀行提供定量貸款。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出現動蕩時袖手旁觀需要承擔巨大的外部壓力,也要抵製力挽狂瀾的內在誘惑。中央銀行的任務是防止經濟增長由不景氣轉變成經濟衰退,最後貸款人角色並不是要求央行充當“老好人”,誰沒有錢了,就要把錢送去。

因此,扮演“最後貸款人”的角色,還需要謹慎把握好力度,否則對提升經濟狀況並不能起到有力的效果。

M0、M1、M2——認識宏觀經濟中的貨幣

【經濟學釋義】

按照貨幣形態流動性的高低,將其劃分為不同的貨幣層次,隨著流動性的降低,貨幣層次呈遞增的趨勢。就出現了M0、M1、M2、M3、M4……等邊界不同的貨幣層次。

【與讀者侃經濟】

關於貨幣量層次劃分,各國劃分不同,就是同一國家在不同時期其劃分方法也不一樣。在我國關於貨幣量層次的劃分也不一樣。

1.美國現行貨幣量層次

M1=現金①+活期存款②+其他支票存款③+旅行支票。

M2=M1+由商業銀行發行隔夜回購協議(RP)+隔夜歐洲美元存款+貨幣市場互助基金股份(MMMF)+在所有存款機構的儲蓄和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④+在所有機構的小額定期存款⑤M3=M2+所有存款機構的大額定期存款⑥+定期回購協議和定期歐洲美元+貨幣市場互助基金股份(機構)

M4=M3+短期財政部證券+商業票據+儲蓄債券+銀行承兌票據

2.日本現行貨幣層次

Ml=現金+活期存款(現金指銀行券發行額和輔幣之和減去金融機構庫存現金後的餘額;活期存款包括企業支票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通知即付存款、特別存款和納稅準備金存款)。

M2+CD=M1+準貨幣+可轉讓存單(準貨幣指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公私存款;CD是指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

M3+CD=M2+CD+郵政、農協、漁協、信用合作和勞動金庫的存款以及貨幣信托和貸方信托存款。此外還有廣義流動性等於“M3+CD”加回購協議債券、金融債券、國家債券、投資信托和外國債券。

3.我國現行的貨幣層次

目前,中央銀行對貨幣層次的劃分具有權威性,其劃分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