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純學(1 / 1)

“孟氏,其聖學之純乎!”曰:“請問其全。”曰:“其盡心矣,盡心其知性矣。知天事天,達諸天之所為,是故性與天道之極乎!”

存省一心,孰分動靜?分則離,一則合,合則無間,無間則無息。

或問:“九思。”曰:“事九而思一也。”請聞焉。曰:“思曰睿,睿者通,通於萬事,事變乎前而思一也。是故知一貫之教矣,聖學之功,一而已矣。”

或問:“知覺之與思慮也有異乎?”曰:“不同,知覺者心之體也,思慮者心之用也。靈而應,明而照,通乎萬變而不汩,夫然後能盡心之神。明照而無遺,靈應而無方。”

曰:“小道者何也?”曰:“小人之道也,其諸異乎聖人之道矣。故自醫卜之曲,必信必果之硜硜,以至夷惠之清和,皆小焉以成章。然而囿於器,故致遠恐泥。夫惟聖人之道,通乎微入乎神而達諸天。”

楊生問:“擴充之指。”曰:“非外有所增而致力也。存而養之,養則生,生則大,大則廣,廣則塞。是故至大配天,至廣配地,充塞配萬化,其擴充之謂乎!夫藝木者,根立而養之,則發而茂,茂而實,有不得已焉耳。”

易曰:“知至至之,知終終之。”始終一知也。知終始乎聖學,故天常照而已矣。學在常知而已矣,故知則不昧,不昧則不失,是故知存存而道義出矣。

陳生問:“盡心者,其忠之謂乎?”曰:“忠之義博矣,貫乎始終者也。盡心者,其始也。盡心則中,中心為忠,及其至也,知性知天。存養以事天,成乎其忠也。”

楊仕鳴曰:“子之修二禮矣,請述樂焉。”甘泉子曰:“樂書之亡也久矣,樂記其傳也。淳公有誌而弗之就,夫不忘之全經,其在六律矣乎,而本於黃鍾,黃鍾本於中和。”

或問:“廟祀。”曰:“祭之猶喪也,繼哀以養也。三年之喪自天子達,而祭之獨不得達乎?故人之喪也,四世而服盡,則亦必四世而祭盡也。”曰:“禮,官師一廟而祖禰同,何如?”曰:“廟有多寡,以定上下之倫,義也。無廟而祭未盡者,官師同廟,仁也。”曰:“不備廟者則如之何?”曰:“於一廟之中,室東西一,祀高曾。其東西少前而卻,為室二,祀祖禰。室其中北一,祀始分之祖,其別子小宗也。故四代遷而始祖不遷,以係族也。祭則各獻以專其尊也,庶乎得孝子仁人之心矣。”曰:“祀始分祖豈有僣乎?”曰:“人莫不有始也,忘始者不仁不孝。”

一理至而三德立,三德立而五道行,如曰:“以此行彼而已矣。”是行仁義雲爾,烏乎一?

一呼一吸,生生之理。生理根於中,呼吸感應乎內外。皆天之氣,下根乎上,上根乎下,下根上根,萬物一體。消息升降盈虛之間,有不得已焉。彼隔以皮膚,昧者不察,因以起私爾矣。”

聰明睿智,乃心之神,通乎四德。彼寬裕溫柔、發強剛毅、齊莊中正、文理密察,皆感而發,德之用爾。能知天德,神而明之,非天下之至聖,其孰能與於此!

大德敦化,小德川流,惟敬而無失者能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