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與比自己優秀的人站在一起 (1)(1 / 2)

“優化”蘋果:和很多天才一起做事

隻有追尋A+級的人才,才能創建一個好的團隊。一個由A+級人才組成的小團隊,完全可以與B級和C級人才組成的超大型團隊抗衡。

——喬布斯

一個人的個性與野心,目前的身份與地位,同與什麼人交往有關。經常跟消極的人來往,他自己也會變得消極;跟小人物交往過密,就會產生許多卑微的習慣。反過來說,經常受到大人物的熏陶,自會提高自己的思想水準;經常接觸那些雄心萬丈的成功人士,也會使他養成邁向成功所需要的野心與行動。

現在我們去回顧喬布斯的經曆,就會發現他的人生的很多時候都是在和天才一起工作的。1979年,麥金塔電腦問世,這台電腦一上市就受到大眾的追捧。這台新機器的電板路是一個名為伯勒爾·史密斯天才設計的。伯勒爾其貌不揚,身材矮小,並且他由於性情古怪、行事詭秘、又經常挑釁上司,在蘋果公司沃茲並沒用重用他。這位自學成才的電腦迷,剛到蘋果公司隻是在蘋果的服務部門工作。後來喬布斯發現他對電腦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覺得這位“小個子”的想法常常異於常人,他將伯勒爾調到了設計組。

伯勒爾有著超強的記憶力,他能牢牢地記住電路板設計中的複雜而零亂的數據,並且很久都不會忘記,這一點在蘋果公司也隻有沃茲可以做到。

像伯勒爾這樣的電腦天才,蘋果公司比比皆是。顛覆音樂界的iPod播救器一經推出就受到了人們的追捧。而這款播放器的外形是技術創造天才喬納森·艾弗,他是蘋果公司產品設計組的副總裁。

在蘋果公司創立早期,喬納森就開始為蘋果公司設計筆記本電腦外形。“從很早的時候,我們就想把產品設計得非常自然、非常完美,使用起來也非常簡單,你幾乎都不會想到這種產品是被人設計出來的。”喬納森說。

喬納森的設計不僅得到了喬布斯的認可,還讓行內人士讚賞不已。曾有一位英國的設計師來到蘋果設計,他對喬納森的設計讚不絕口,他認為,喬納森的設計很有未來眼光,尤其是他設計的麥金塔電腦很有獨特的特征。

當然天才通常也是從不知道滿足的,iPod的成功並沒有讓喬納森止步不前,他設計的iMac電腦同樣帶著他的風格,盡管如此他依然認為目前的電腦設計界的設計水平遠遠達不到應該有水平。

“就像從事這項產品設計的其他人員一樣,我也是絞盡腦汁地思考我的設計方案,我樂意為此付出我的努力,”喬納森說。

喬納森同樣欣賞喬布斯,認為喬布斯的設計水平和眼光與他一樣,在蘋果公司工作能讓他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價值。從共同開始產品設計之初他們就達成了共識,要讓所有蘋果的產品都十分自然實用,讓人認為這就是它本來的樣子,而不是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和修改。而他們最終做到了。

蘋果公司的成功在於擁有那些優秀的天才,那種注定不會接受失敗的人。這種人絕不讓悲觀來左右一切,絕不屈從各種阻力,更不相信自己隻能渾渾噩噩虛度一生。他們活著的目的就是獲得成就。這種人都很樂觀,因為他們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心願。這種人很容易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他們懂得享受真正的人生,也真正了解生命的可貴與價值。他們都盼望每一個新的日子,以及跟別人之間的新接觸,因為他們把這些看成是豐富人生的曆練,因此熱烈地接受。

天才們抱有充足的信息和動力,與他們一起工作,人們更會受到他們的影響,或許是工作的態度,或許是工作的理念,甚至於是對生活的熱愛程度,都會隨著與他們的交流而改變。時時跟隨思想積極前進的人,跟著他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聯姻”微軟:足夠了解夥伴,才能明白的做自己

沒有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沒有人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除非你明確告訴他。清楚自己的大腦想什麼很重要。

——喬布斯

拿破侖·希爾說過:“最簡單的問題就是最艱深的問題。”這種問題現在就有一個:你在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意義深刻,所以並不是一個好回答的問題。要得到生活中想要的一切,當然要靠努力和行動。但是,在開始行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要打發時間並不難,隨便找點什麼活動就可以應付,但是,如果這些活動的意義不是你設計的本意,那你的生活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你能否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並且使自己有所成長,關鍵在於你能否決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然後能不能盡量滿足這些需要。

比爾·蓋茨是喬布斯最大的競爭對手,在創業初期,比爾·蓋茨還不是世界首富,他和他的微軟公司還在努力地想要追上蘋果公司的步伐,蓋茨也想要成為一個比喬布斯更富有的人。這讓喬布斯有了危機意識,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喬布斯意識到必須了解競爭對手才能展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