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第三。明八勝處。論雲。已辨解脫。次辨勝處。頌曰。
勝處有八種 二如初解脫
次二如第二 後四如第三
釋曰。勝處有八種。一內有色想。觀外色少。二內有色想。觀外色多。三內無色想。觀外色少。四內無色想。觀外色多。內無色想。觀外青黃赤白。為四勝處。足前成八。八中初二。如初解脫。次二如第二解脫。後四如第三解脫。前修解脫。唯能棄背貪心。不能製境。後修勝處。能製所緣。隨所樂觀。惑終不起。能製伏境。心勝境處。故名勝處。
從此第四。明十遍處。論雲。已辨勝處。次辨遍處。頌曰。
遍處有十種 八如淨解脫
後二淨無色 緣自地四蘊
釋曰。遍處有十。謂周遍觀地.水.火.風.青.黃.赤.白.及空.與識。二無邊處。於一切處。周遍觀察。無有間隙。故名遍處。十中前八。如淨解脫。謂八自性。皆是無貪。若並助伴。皆五蘊性。依第四靜慮。緣欲可見色。後二邊處。如次空識。善無色。為其自性。各緣自地四蘊為境。應知此中修觀行者。從諸解脫。入諸勝處。從諸勝處。入諸遍處。以後後起勝前前故。謂修解脫。但於所緣。總取淨相。未能分別青黃赤白。後四勝處。雖能分別青黃赤白。而未能作無邊行相。前四遍處。謂觀青等一一無邊。複思青等為何所依。知依大種故。次觀地等一一無邊。複思此所覺色。由何廣大。知由虛空故。次觀空無邊處。複思此能覺誰為所依。知依廣識故。觀識無邊處。此所依識。無別所依故。別更不修上為遍處。
從此第五。明得依身。論雲。此解脫等。三門功德。為由何得(一問)。依何身起(二問)。頌曰。
滅定如先辨 餘皆通二得
無色依三界 餘唯人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