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一種極為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平均每100位男性中就會有9位在某一階段患上抑鬱症,而女性發生抑鬱的數字又是男性的2倍。鑒於抑鬱這麼常見,且大部分抑鬱發作後沒有經過治療也能在3~6個月期間自行結束。所以,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曼將抑鬱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即容易患病,也可以自愈。

抑鬱症已成為白領的職業病。在對100名白領隨機問卷調查中發現,普遍感覺到壓力的年齡段是27歲-45歲,壓力最大的年齡段在32歲-43歲之間,雖然男女比例無明顯差異,但男性應對壓力的能力普遍不如女性。而引發抑鬱的“導火線”主要有事業受挫、親人亡故、夫妻反目乃至離婚、人際關係惡劣等。但在這100人中,有70%的人卻認為抑鬱並不是病,隻要自身調節好自然就會好。

一、抑鬱的類型:

1、顯性憂鬱症。生活中有些人非常容易生氣,經常以酒精、藥物濫用以掩蓋憂鬱的情緒。除了易怒、酗酒、藥癮之外,有的人會以工作狂、一受刺激就憤怒、摔東西、打架、狂賭、開快車等形式表現。這些症狀表麵上看是性格的體現,其實是使自己、家人或醫生受到蒙蔽。許多家庭暴力問題也與憂鬱症有很大的關係。

2、隱藏式憂鬱症。在美國心理學會年會上研究憂鬱症多年的治療師李爾提出,大約近7成憂鬱症患者未被診斷出來,他們以其他行為把抑鬱掩飾起來。生活在都市的人,愛麵子,注重維護麵子,認為去精神科、心理醫院是軟弱、羞恥的象征,所以,隱藏式憂鬱症的人數可能很多。

3、更年期抑鬱症。更年期婦女有抑鬱症的現象也比較常見,對更年期女性的心身健康影響巨大,直接影響到晚年的生活質量及壽命的長短,早已引起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其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疲乏無力,愛猜疑;對生活大多喪失自信心,自我評價過低,覺得事事不順心,度日如年,有的則伴有拒食及自殺行為。

4、產後抑鬱症。產後抑鬱症的發生率並不低。據北京醫科大學對600餘例產婦產後6~ 12月的調查,發現產後抑鬱者達21.9%,有3%症狀較重。婦女在分娩後4——5個月期間內常會出現精神憂鬱的狀態,開始時會有情緒低落、流淚、悲傷、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言行遲緩、飲食減少、易疲勞,隨後會有明顯的焦慮和激動。天黑時會感到室內憋悶、壓抑恐懼,有嚴重的自卑感甚至妄想。厭惡新生兒,無端害怕擔心嬰兒會遭受到傷害,也有發生傷害新生兒的情況,甚至還有的會萌發離婚和自殺的念頭。如果隻是在產褥期出現這一係列症狀,就稱為產後抑鬱症。不僅會危害產婦自己以及新生兒,而且還會對家庭、對社會都不利。

5、老年抑鬱症。老年性抑鬱症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最嚴重時候可釀成自殺的悲劇。抑鬱症雖然發生在各個不同的年齡層,但“軀體化”現象卻多在老年人中出現,尤其在老年女性當中多見。抑鬱症是以持久的抑鬱心境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精神上的障礙。如果老年人長時間持續地( 超過兩周以上)存在情緒低落,憂傷,並同時伴有多種軀體上的不適,嚴重的失眠,心情低落,思維遲鈍,甚至不愛說話,不願活動,反複自傷、自殘或多次試圖自殺等,但去醫院經過各種檢查又查不出異常,或經多種對症治療效果不佳時,這就可能是老年抑鬱症。雖然老年人更容易遭受到心理上的挫折而產生抑鬱、煩惱、煩悶等不良情緒。但往往在社會活動中,為了愛麵子,維護自尊,卻逢人強作笑臉,使不良情緒不能及時向外排解,而潛意識的壓抑這些不良情緒不能及時發泄,長期以往就會產生各種軀體上的不適症狀。

二、抑鬱症特殊的表現形式。

1、隱藏型抑鬱症。

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抑鬱症,是一種壓抑型的特殊心理疾病,這類人你單單從外表上看一切都很正常,和他平時的表現一樣沒有任何的異常症狀,對任何人都有禮貌、彬彬有禮的,即使別人侵犯了自己,還能表現的不驚不饒,依然很有禮貌,微笑著接受。其實在潛意識裏,這些人都隻是在用微笑掩飾其內心的心理症狀,其心理並不是“波瀾不驚”,而隱藏在微笑的背麵的卻是巨大的哀怨,是一種難以言說的隱痛,甚至在嚴重的時候也會出現自殺、自殘的傾向。

2、亞健康型抑鬱症。

這種抑鬱症患者最初的表現是嗜睡,特別能睡,不分白天黑天的睡,怎麼睡都睡不夠。亞健康型抑鬱症比較多見於心理容易緊張、焦慮和對工作感到厭倦或者心理負擔很重的人。嗜睡,其實也是一種潛意識裏對現實的逃避。隨著時間的流失這種症狀也會越來越明顯,睡眠的時間也就越來越長。這類抑鬱症患者一般常會伴有肢體的疼痛,但是去醫院看過所有科室之後,都找不到任何有病理的地方,也給不出任何明確的診斷。

3、心理型抑鬱症。

心理型抑鬱症患者中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的心理疾病的大多以疑病居多,這類抑鬱症患者以領導幹部和企業高層居多。他們整天都覺得自己有病,到處求醫,有不看出病來勢不罷休的架勢,但是往往也是什麼都看不出來。比如偶然性的一次胃痛,就會突然的莫名的心慌意亂,大汗淋漓,似乎馬上就世界末日了,疑神疑鬼認為自己患了胃癌或者其他什麼大的疾病,慌亂,不能完成正常的工作,反複去醫院去做各種檢查。這類人最不願意承認的就是他們心理上有問題,他們情願自己身體是真的有毛病,往往檢查結果查出了一點點疾病的話,他們反倒能鬆口氣。還有一些人總是緬懷於過去,認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家庭或者事業的損失或者失敗,深深地陷在自責中無法自拔。這些都是由於心理的原因所引起的抑鬱症。

4、季節性情緒失調。

季節性情緒失調也是抑鬱的一種表現形式。有很多人會對某些季節的到來特別的敏感,每當那些季節到來時,這類人大多數都是莫名其妙的發病,神情恍惚、注意力渙散、心煩易怒、焦虛、無病理性的頭痛或是精神倦怠的人,還有那些突然間比平時猛吃猛喝的人,就有可能都是季節性情緒失調的原因引起的抑鬱,這種抑鬱症狀常常會不需經過任何的治療就會自愈,常常是“莫名其妙的來,莫名其妙的走”。

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日益頻繁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自殺、自殘、抑鬱等等各種心理問題的出現比例,也呈現逐漸上揚的趨勢。如今的社會,人們學習、生活、生存的壓力逐漸加重,一些性格內向、膽小、懦弱的人常常會因為某種社會因素的應激,比如失去親人、失業與失戀、夫妻爭吵、工作困難、人際關係緊張等而引起一種持久的情緒低落的狀態,其的基本特征就是情緒低落、喪失興趣,注意力渙散、反應慢,不願與親人、朋友、同事交往,嚴重時有的會感到人生的悲觀、絕望、痛苦和生不如死,有的人甚至想通過自殺的手段來了結自己的生命,來逃避各種生存的壓力。

三、引起抑鬱的原因通常有三種:

第一種引起抑鬱的原因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個人心理和社會事件的應激所引起的。

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和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給社會各階層帶來的沉重的精神壓力,使得人們的競爭意識越來越強,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冷漠。目前,由精神壓力引起和導致的比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渙散、神情恍惚、焦虛、抑鬱、心煩易怒、內分泌係統的紊亂、記憶力的減退以及偏頭痛等等一係列的疾病的比例也已呈現出逐年大幅上升的趨勢。生活中的一係列事件比如親人的病故失去親人的痛楚、失業與失戀使心理受到的挫傷、家庭的矛盾、工作的緊張和壓力太大等等,都會使人的情緒低落,從而導致心情抑鬱。

第二種是引起抑鬱的原因與一些疾病有直接的關係,大概有70%的抑鬱症患者引起他們抑鬱的直接原因是一些自身的軀體性疾病的後果,比如各種癌症、心腦血管意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患者,大部分都均有程度不一的抑鬱情況。另外,長期服用某些治療上述軀體性疾病的藥物也可能引起抑鬱,比如一些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就很容易使人情緒低落,引起心情抑鬱,如果一出現心情抑鬱出現的情況,應立刻停藥。

第三種引起抑鬱的原因是與季節性有關係。有些人會對某些季節的到來特別的敏感,也叫季節性情緒失調,每當那些季節到來時,這類人大多數都是莫名其妙的發病,神情恍惚、注意力渙散、心煩易怒、焦虛、無病理性的頭痛或是精神倦怠的人,還有那些突然間比平時猛吃猛喝的人,就是季節性情緒失調所引起的。這種情況的下的抑鬱根本就不需要經過自我心理調節、心理治療和抗抑鬱藥治療就會自愈。

一般引起人心情抑鬱都是由於個人心理和社會事件的應激所引起的。一般多數人的一生當中都會有個一兩次上述的抑鬱經曆,大都是莫名其妙的發病,有時還與季節性有關,情緒低落是正常的表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自我的調整,這種低落情緒不用治療和吃藥就會很快自愈和消失。但是如果這種低落的情緒調整不過來長時間的揮之不去,並已經妨礙了自身的生理功能(比如注意力、記憶力、思考與分析能力等方麵)或者社會功能(比如正常的工作、家務和社交等)時,就應該引起重視,因為在抑鬱的狀態下不能自拔的嚴重的患者很可能會釀成自殺的悲劇,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

四、抑鬱的常見特征:

1.個體抑鬱的程度不同。抑鬱的程度最輕的是心境不佳,然後逐步加重慢慢到憂傷、悲觀、絕望。大多數人倍感心情沉重,生活卻沒有意思,沒有激情,沒有動力,也高興不起來,鬱鬱寡歡,每天度日如年的,在痛苦煎熬不能自拔。還有些抑鬱症患者還出現焦慮、不安、容易激動、緊張不安等等的心理。

2.對任何事物喪失興趣。對任何事物喪失興趣也是抑鬱者最常見症狀之一。通常抑鬱症患者會喪失對以往的生活、工作的熱情和激情,對任何事都表現的沒有興趣。體驗不出任何快樂,甚至對以前的興趣與愛好都不屑一顧,喜歡閉門不出,疏遠親朋好友,回避正常的社交活動。這類人常說 “感情好像被麻木了,沒有任何激情了”、“沒有歸屬感”、 “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

3. 精神萎靡,疲乏無力。往往有些抑鬱者患者在生活中對一些小事比如洗漱、穿衣等之類的小事都困難費勁,常常覺得力不從心。這類抑鬱症患者他們常用“精神快崩潰了”、“泄了氣的皮球”來描述自己的狀態。

4. 消極悲觀,自我評價過低。抑鬱症患者患者常常感歎:自己的內心十分的痛苦,處世悲觀、絕望,感到生活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自己無力承擔,不值得也不想去留戀,往往產生強烈的自卑,無用感。這類人都消極過分地貶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和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的現在、過去和將來的生活,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好,前途一片黯然,沒有任何起色。長期的強烈的自責、內疚、自卑無用感、無助感、無價值感,嚴重時常會出現疑病、妄想,甚至是自殺的念頭和行為,故想以死來求心靈解脫。抑鬱者若長期呈顯著、持續的抑鬱狀態,也會造成人的心煩易怒、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行動遲鈍或者精神失常,但有些抑鬱者卻表現為心情的焦慮、煩躁不安、緊張。

5.生物學的症狀:抑鬱病人常常會伴有和習慣性的無病理頭疼、頭暈、食欲減退、睡眠障礙、體重減輕和心情晝夜變化無常等等症狀,這些都是很常見,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抑鬱症的患者都會出現這些症狀。

【心理危害】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日益頻繁和生活節奏的日益不斷加快,社會各階層越來越多的人群已明顯的感覺或體會到了抑鬱帶來的痛苦,可以說,抑鬱迄今為止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一大“隱形的瘟疫”,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如果再不加以重視,它的危害和遺患將十分嚴重。

往往人在情緒低落或者處於一種焦慮、抑鬱狀態的時候,人的思維方式就會缺乏邏輯性,而出現消極的情緒或行為上的異常。現實生活中大致有8種現象會造成這種心理上的認知性的錯誤:

1.認知上的偏激。這種現象的具體表現為偏激、走極端,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不是這個就是那個,沒有第三種選擇。這種人一旦遇挫折便有徹底被擊敗的感覺,會覺得自已沒有很沒用,更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失去自信心。

2.經驗化。認為一個事情隻要發生過一次,那麼就會不斷重複發生。同樣也認為生活的困難與不幸,也是會不斷地重複出現。

3.有色眼鏡。有很多的人遇事總是戴著一副有色眼鏡去看待問題,總是想著消極的一麵,濾掉了所有的閃光點,以使自己的世界看起來全部都是暗淡無光的。

4.敏感多疑。有些人成天擔心自己將大病臨頭或大難臨頭,遇事不自信往往喜歡主觀推測,猜疑,杞人憂天。

5.缺乏銳氣。這是一種人為的情緒失調,常指人由於缺乏自信而把別人的真心讚美當作是阿諛奉承,卻對正常的人際關係胡猜亂想,毫無根據地自怨自艾或憤世嫉俗,導致本來鬆弛的人際關係變得緊張起來。

6.主觀推斷。有些人一遇到過失、挫折和困難就把這些一般性過失、挫折和困難看得過於嚴重,似乎做了不可原諒的錯事。這些人在生活中總是過分放大自己的不足和過低估計自身的優點。

7.否定自己。有的人常會把自己的某些不良的感覺當成事實的證據,如:“我怎麼會有負罪感,我肯定是幹了什麼壞事了”,“我覺得力不從心,那麼我一定是‘弱智兒’”。尤其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這種否定自己的現象就更為活躍。

8.自卑的心理。有些人總是很主動地就承擔起別人的責任,並且認為這一切壞的結果都是因為自己的過失和無能表現所致。這種情況下的自卑是一種異常的自卑和內疚心理,來源於人格的異常和過分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以上的8種現象所造成的認知性的錯誤,導致許多人陷入抑鬱的困境之中而不能自拔。在西方社會抑鬱症被稱為“精神上的流行性感冒”, 從“流感”二字就可以看得出來:其傳播的範圍之廣和受其影響之易。

抑鬱產生主要還是由情緒所決定的,而由抑鬱所導致的如心煩易怒、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行動遲鈍或者精神失常,神情恍惚、內分泌係統的混亂與失調 以及焦虛、偏頭痛、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等一係列疾病,目前在全球都已呈現出逐年大幅上升的趨勢。所以要加以重視,否則它的危害和影響將十分嚴重。

【心理逃脫術】

抑鬱情緒的消除要靠抑鬱症患者自己努力去克服,首先要做的是應該立刻停止對自身及周圍世界的各種埋怨,意識到自己在認知上的錯誤:單單靠來源於感覺的依據來思考和分析問題。要知道:感覺不等於事實真相。

所以,在當你發現自己有焦慮、不安和抑鬱情緒的趨勢時,請試著按照以下的步驟,嚐試努力一下:

1、建立信心,保持快樂的心態 。生活中偶爾遇到抑鬱經驗,不必過分憂慮,相信自己的身體自然會調節適應。偶爾抑鬱之後,到困倦時自然就會睡眠。而快樂的心態能使人體神經係統的興奮水平處於最佳狀態,促進體內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類和酰膽堿,把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提高機體的控病能力。

2、安排規律生活。避免抑鬱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生活起居規律化,養成定時入睡與定時起床的習慣,從而建立起自己的生理時鍾。有時卻有事有必要要晚睡,早晨時也要仍然按時起床;遇有周末假期,避免多睡懶覺;睡眠不能存儲,睡多了也無用。

3、快樂記事簿。抑鬱者大都是競爭意識太強,過於擔心自己職業前途,而且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存在來自生活、工作、經濟、交友等多方麵的高壓力,也就容易遭受到挫折,一旦遇到挫折無法釋懷,產生躁狂、神經衰弱、焦慮、抑鬱情緒,容易導致長期失眠。所以,即使你沒有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也不要緊,隻要準備個好看的小本,記下每天的快樂心情和使你快樂的人和事,不開心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留住生活中美好的時光,千萬不要將不愉快的情緒留到明天。

4、矯正不合邏輯的思維方式,改變認知方式。改變不合邏輯的思維方式,改變正確的認知方式,能準確地找出是怎樣曲解事實的。一定要擊中要害。一旦你對周圍事物能做客觀的分析後,對現實生活就有了正確的領悟。那麼,你將置身於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情感的世界中,心情也就會豁然開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