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依(某某)寺。僧伽藍大界內。夏三月結製安居(三唱竟。眾念大悲呪三遍。繞殿。歸位。次念偈呪)。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唵。鉢囉末憐陀[寧*頁]娑婆訶 (三唱。三和畢。跪念怡山文已。起立結贊雲)。
安居期結。道體先成。殷勤發願猛脩行。教論作規繩。戒律圓明。頓證法王身 歡喜地(三稱) (次舉)結夏功德殊勝行(雲雲。偈畢。三拜。回堂)。
證義曰。結夏安居。自佛製已來。不拘宗教。未有不遵者。邇來宗門。置之度外。亦可慨矣。即如列祖提綱一書。載禪宗結夏法語。有九十則。彰彰可考。今略舉數則。以見大意。白雲端雲。安居之首。禁足為名。禁足之意。意在進道而護生。真淨文雲。十方聚會。三月一結。息狂妄心。除苦惱熱。獲勝清涼。證大寂滅。到波羅岸。出生死轍。以此聖製。故不虗設。又雲。茲日夏首。眾僧結製之辰。泐潭山比丘克文。與清淨大眾。踞菩薩乘。脩寂滅行。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本際。涅槃自性。無繫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脩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離諸垢染。清淨梵行。若能如是。所謂如蓮華不著水。心清淨超於彼。五祖演雲。此夏居白雲。禪人偶聚會。三月九旬中。尊卑相倚賴。粥飯與茶湯。精粗隨分耐。逐意習經書。任運行三昧。彼此出家兒。放教肚皮大。石屋珙雲。今朝四月十五日。行腳師僧念頭息。草鞋乾曬待秋風。金錫罷遊留靠壁。鸕鷀偏愛守空池。鳳凰豈肯棲荊棘。平生肝膽向人傾。相識猶如不相識。噫。如是說法。豈非禪宗軌範。何今之不然也。
夏中念佛
結夏已。欲安禪者。仍照常例坐禪。若不坐禪。即便以念佛為常課。期內每日早課如常。粥後上殿。念楞嚴經中勢至圓通章一遍。大悲十小呪心經一遍。佛號五百聲。回向作梵。唱一者禮敬諸佛十句願偈。三歸依。各回。
小食止靜後。念十六觀經中雜想觀章一遍。往生呪三遍。佛號五百聲。禮彌陀佛十二拜。三菩薩各一拜。三歸依。各回。
午飯後。念大懺悔文。佛號五百聲。三歸依。回堂。
晚課彌陀經。放蒙山。仍照常。
黃昏止靜後。念十六觀經。上品上生章一遍。往生呪三遍。佛號千聲。拜彌陀十二拜。三菩薩各三拜。三歸依畢。
凡夏中。嚴禁雜話。並出入等事。犯遮逆者不共住。破重戒者依律治。
凡禪堂堂師。喜學徤椎法器。並在寺習學經律者聽。
凡犍椎法器。依次輪擊。
凡經律論。宜互學習。
凡不隨眾者依規罰。
眾欲聽經。維那白住持。請講楞嚴經。餘經亦得。
證義曰。結夏安居。乃佛法住世根本。梵網經言。冬夏坐禪。所以清規。以安居。解夏。結冬。解冬。為四大節也。邇來禪宗。隻結冬而不結夏。殊違佛製。夫脩行之要。無過禪淨兩途。今既以結冬坐禪。即可以結夏。講經學律等。皆夏中所有事。而以念佛為首務也。
夏中講經(講律。講論。儀皆同此)
將講某經。預日大眾。先具禮儀。麵請住持。(或命某某代講。即轉請某某師)搭衣持具。禮請開講。(另有講堂規約見後)初開講日。早粥後。法堂香燈。舖設講經法座。(座前供佛像一。及兩邊聽經桌[柷-口+登]。若無法堂。即在齋堂。小食過堂後。方可舖設)小食後。鳴大鐘十下。收鐘二下。聽經者。搭衣持具。法堂兩邊站。住持命侍者三人。一傳牌。一傳經。一傳爐。到法堂。行十方圓禮已。隨即鳴大鐘鼓。聽經者。持具上方丈。請法師陞座。引磬先行。眾隨後。監院執香居末。到方丈。眾兩邊照位對立。侍者與維那請法師出。登座已。監院出位上香。展大具。三拜。次大眾向上。展四折具。三拜已。仍引磬前行。眾隨後。監院執香。在大眾後。法師又在後。侍者隨從。到法堂。維那候法師。至中立定。打磬一下。鐘鼓齊歇。隨舉偈雲。(降伏魔力冤。除結盡無餘。聞此妙響音。盡當雲來集)。(候法師三拜。問訊。偈畢。隨即舉)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四稱。末後於雲來上。加海會二字)法師登座拈香三瓣。維那呼眾頂禮三拜已。眾各歸位坐。入定少頃。維那鳴磬三下。(或鳴手鐘三陣亦可)按磬唱雲。(鐘聲傳三千界內。佛法揚萬億國中。功勳酧帝主深恩。利益報檀那厚德)。(偈畢舉)(今為講某經說者。舉)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眾同三稱)次舉開經偈。眾作梵唱已。各將經揭開。然後開講。乃至講竟。法師雲。(向下文長。付與來日)。眾唱回向偈雲。(講經功德。沙界難量。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偈畢。遂鳴鐘鼓。法師下座。禮座上佛三拜。大眾齊送。法師回方丈登座。大眾作禮三拜。若免送。即止各回本處。期內。自是以後。禮儀小異。不鳴鐘鼓。亦不監院迎請。聽經者。亦不上方丈。唯站法堂俟候。時至。鳴大鐘三下。眾集。用悅眾二人。當值二人。講小座一人。持具至方丈。迎請法師。(若班首代講。即在本寮請)師登座已。當值一人拈香。迎請五人拜。餘皆合掌立。又夏中盛暑免衣。或大眾一拜已。即就坐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