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時代呼喚經濟學大師 (2)(1 / 3)

馬歇爾受到當時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經濟學家亨利西奇威克的影響,正因為這個人對他在經濟學及道德哲學方麵的影響很大,馬歇爾的學術興趣逐漸由物理學轉向了哲學和社會科學。於是,馬歇爾的思想開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轉變。曾經他把西奇威克稱為自己“精神上的父母”。後來,他感覺到神學、數學、物理學和倫理學都不能夠給人類帶來“福音”,於是,他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政治經濟學上麵來,把理解社會現狀的希望寄托在經濟學的研究上,打算從經濟上來分析社會不公平的原因,他把經濟學看成是增進社會福利、消滅人類貧困的科學。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是一代經濟學巨匠,如凱恩斯就是他的學生。馬歇爾所提出的或由他發展完善的大量概念和工具,一直滋養著後輩的經濟學家,到現在依然是經濟學這門學科的核心組成部分。

在馬歇爾的努力下,經濟學從人文科學和曆史學科的一門必修課發展稱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劍橋大學在他的影響下,設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經濟學係。

【知識鏈接】馬歇爾的貢獻

1建立了彈性的概念和計算彈性的公式。他分析了需求的價格彈性和供給的價格彈性,得出結論:在短期裏,需求是影響價格的決定性因素;而在長期裏,供給或生產成本是影響價格的決定因素。

2在宏觀經濟學方麵,馬歇爾采用了購買力平價的概念來解釋不同國家貨幣之間的彙率。

3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是均衡價格論,《經濟學原理》正是對均衡價格論的論證和引申。

薩繆爾森——一本教材影響整整一代人

薩繆爾森於1915年5月15日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加裏城。1932年,薩繆爾森考入芝加哥大學,專修經濟學。此時的經濟學發展,就如薩繆爾森在1985年2月的一次演講時所說:“1932年我開始在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時,經濟學還隻是文字的經濟學。”

薩繆爾森畢業後在哈佛大學繼續攻讀學業,在26歲那年取得博士學位。其博士學位論文《經濟理論操作的重要性》獲哈佛大學威爾斯獎,以此為基礎形成的《經濟分析基礎》為薩繆爾森贏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當時評獎委員會說:“在提升經濟學家理論的科學分析水平上,他(薩繆爾森)的貢獻要超過當代其他任何一位經濟學家,他事實上以簡單語言重寫了經濟學理論的相當部分。”

2009年12月13日,這位經濟學泰鬥級的人物,在其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歲。“一如既往,在做那些能夠給我帶來純粹樂趣的事情的時候,我的所得遠大於付出”。在他六十九歲的時候,他就已經這樣評價自己的一生。

薩繆爾森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他的經典著作《經濟學》以四十多種語言在全球銷售超過四百萬冊,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教科書,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也正是他的這本著作,將西方經濟學理論第一次係統地帶進中國,並使這種思考方式和視野在中國落地生根。

1948年,薩繆爾森發表了他最有影響的巨著《經濟學》。這本書一出版即告脫銷。許多國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搶購它的出版權,不久即被翻譯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種文字。這部著作在內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謂匠心獨具,他在每一章的開頭加上曆代名人的警句,言簡意賅地概括全章的主題,使讀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論書,而是在讀一部有文學色彩的史書。這一巨著的出版,為普及、推廣其理論創立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