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時代呼喚經濟學大師 (1)(1 / 3)

亞當·斯密——經濟學鼻祖

在西方曆史上,亞當·斯密斯被認為開創了近代政治經濟學,被譽為“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於1723年出生於蘇格蘭小城可可卡迪。亞當·斯密的父親是一名律師,同時也是蘇格蘭的軍法官和可可卡迪的海關監督。亞當·斯密出生的前幾個月,父親便去世了,亞當·斯密一生與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

亞當·斯密14歲考入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由於成績優秀,被送入牛津大學求學。畢業後,先在愛丁堡大學教修辭學與文學。1751年,亞當·斯密轉入格拉斯哥大學擔任邏輯學和道德哲學教授,還兼負責學校行政事務,一直到1764年。在這十幾年間,亞當·斯密一直從事修辭學和文學研究,獲得了極高的成就,發表了獲得極高讚譽的《道德情操論》。

亞當·斯密在陌生環境下發表演說時,剛開始會因害羞頻頻口吃,一旦熟悉後,便恢複辯才,侃侃而談。在研究起自己喜愛的學問時,亞當·斯密相當專注,他常因想事情想得出神,發生笑話。

亞當·斯密曾擔任的海關專員時,他需要在不同的公文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有一次,他專注於一個經濟學問題,思考得入了神。當別人將一個公文遞給他時,他下意識地將公文上前一個簽名者的名字抄了下來。同一個人的簽名在一個公文上出現兩次,這讓亞當·斯密挨了上司一頓批評。

亞當·斯密生前享有極大的榮譽:一次,英國首相皮特與幾位重臣正在交談,亞當·斯密被邀參加,當斯密步入室內,每個人都站起來,他說:“諸位先生,請坐。”首相卻說:“我們要等您先坐下來才就座,我們都是您的門徒啊。”

1790年7月17日,亞當·斯密在愛丁堡與世長辭,享年67歲。去世前,他燒毀了自己的全部手稿,以免誤導後人。他的墓誌銘是:《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長眠於此。

早在200多年前,1776年,英國人亞當·斯密(1723~1790)出版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這本書是公認的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著作。

1768年,亞當·斯密受朋友之邀,著手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1773年該書基本完成,亞當·斯密又花了三年時間修改此書。1776年此書正式出版,引起世人的廣泛討論,這就是著名的《國富論》。它的影響極為廣泛,除英國本土外,連歐洲和美洲也為之瘋狂,亞當·斯密也因此獲得“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的稱號。

亞當·斯密在其《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係統地探討了勞動價值論,並在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上發展了相當完備的價格理論。亞當·斯密從分工引出交換,再從交換引出價值,第一次明確使用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這兩個概念。

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體係結構嚴密、論證有力,他將經濟思想學派的優點吸收進自己的體係,同時又係統地披露了它們的缺點。亞當·斯密的接班人,包括托馬斯·馬爾薩斯和大衛·李嘉圖,這些經濟學家又對他的體係進行了精心的充實和修正,成為古典經濟學體係。

《國富論》被譽為經濟學的《聖經》。亞當·斯密首次提出了全麵係統的經濟學說,為經濟學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可以說《國富論》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自亞當·斯密後,經濟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他是使經濟學說成為一門係統科學的主要創立人。自亞當·斯密之後,經濟學登堂入室,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曆久不衰,甚至被稱為所有社會科學的“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