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鏈接】斯密在經濟學上的主要貢獻
把政治經濟學發展成了一個完整的體係;提出了分工促進經濟增長的原理;批判了重農主義和重商主義,重農主義認為農業是唯一創造財富的產業,重商主義則認為商業流通是財富的唯一源泉,斯密在理論上批判了它們的偏見,認為隻要是包含人類勞動的產品都具有價值;提出了政府的職能,即建立國防、建立嚴正的司法機構、建立並維持必要的公共工程,這被後人稱為小政府的標準;提出了賦稅的四項原則,即公平、確定、便利、節省,直到今天這仍然是指導各國稅收的指導原則。
大衛·李嘉圖——為自由主義加冕
經濟學家第一法則:“唯一比經濟學家更危險的,是業餘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第二法則:“唯一比業餘經濟學家更危險的,是專業經濟學家。”
李嘉圖1722年出生於倫敦,他的父親是個富裕的證券經紀人,並且之後成為倫敦的12位猶太經紀人之一。李嘉圖14歲之前,和普通人一樣接受了普通教育,14歲之後,他進了父親的事務所工作,跟隨父親經商。
由於李嘉圖愛上了一個跟自己家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姑娘。父親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年輕氣盛的李嘉圖跟父親鬧翻,21歲那年,父親將李嘉圖趕出家門,他由此走上白手起家的道路。獨立經營的李嘉圖發揮了天才的理財能力,
在朋友們的幫忙下,事業很快就上了正軌。短短幾年時間,他就已經擁有80萬英鎊的財富(如果折合成現在的貨幣,可能價值數千萬美元),每年還有2.8萬英鎊的收入,成為當時的知名金融家。他的一個得意之作是在滑鐵盧戰役前4天,成功地買進大量政府債券,結果英軍打敗拿破侖,他大賺了一筆。
李嘉圖的經濟學才華是在他成為百萬富翁之後顯示出來的。在1799年,李嘉圖在某地的溫泉勝地養病期間,偶爾翻閱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由此引發了他對於經濟學的興趣,從此他一麵經商,一麵研究經濟學問題,在1817年出版了古典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及稅賦原理》,成為國際貿易理論的奠基人,提出了著名的比較優勢貿易理論。
李嘉圖於1823年9月11日去世,年僅51歲。他死得很突然,小小一隻耳朵的感染就奪取了這位天才的生命。
從27歲第一次接觸經濟學著作,到37歲發表第一篇經濟學論文,李嘉圖一發不可收拾,在14年短暫的學術生涯中,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文章、筆記、書信、演說。在經濟理論研究方麵,大衛·李嘉圖算得上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奇才。
與大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的論戰,也是李嘉圖學術上迅速成熟的一個助推器。他們兩人幾乎在每件事上都有爭執,討論無休無止,直至李嘉圖去世為止。李嘉圖在給馬爾薩斯的最後一封信裏說:“像別的爭論者一樣,經過了多次討論之後,我們依然各持己見,相持不下,然而這些討論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友誼;即使您是同意了我的意見的,我對您的敬愛也不會比今天更進一步。”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這本書於1817年4月出版。李嘉圖相當自負,他說,他的觀點和大權威斯密及馬爾薩斯不同,在英國,能讀懂他的書的人,不會超過25個人。但不管人們是否讀懂,反正他已經一舉成為當時最著名的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