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清朝—大起大落,興衰後人歎(2 / 3)

乾隆算是清朝興衰的關鍵人物,在執政前期,他很努力的推動了康乾盛世的發展。乾隆下令編篡《四庫全書》,保存了我國許多的珍貴史籍典藏,曆史意義非凡。乾隆還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統治政權。先是粉碎了新疆地區大小和卓木的武裝暴亂,屠殺準格爾部統一了整個新疆並製度化管理。隨後又打敗了廓爾喀對西藏的進犯。乾隆因維護祖國統一,奠定中國版圖,有“十全武功”,所以被稱為“十全老人”。可惜乾隆到了後期,酷愛出遊,大耗錢財,開啟了清朝由盛轉衰的大門。

經過三代皇帝的努力,康乾盛世把中國封建經濟推到了高峰。這段輝煌也永遠的留在了中國人民心中。

格外荒唐的文字獄

康雍乾三人雖締造了康乾盛世,大大發展了清王朝的經濟實力,政策頗為開明。但他們對待漢文化采取的禁錮態度卻讓令人發指。從清王朝入關即推行剃發易服可以看出他們是想將漢族人同化為滿族,然而外表形式都可改變,唯獨思想無力左右。清朝君主為了消除異端,控製思想,大興文字獄,中國文化遭受空前大災難。

在康熙時期出現了最早的文字獄,即莊廷龍明史獄。莊廷龍是浙江商人,因雙目失明,受到“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的鼓舞,也想立一部傳世的史作。於是他出錢購買了明末年間朱國禎寫的一部未完成的《明史》,又招集當地有誌於纂修前明曆史的人才,補寫崇禎朝和南明史事。在敘及南明史事時,莊廷龍等人仍然信捧南明的正統,不承認清朝的正統地位。這當然是清朝統治者最不願意見到的。莊廷龍死後多年,此書傳至康熙手中,康熙竟下令剖莊棺戮其屍,更誅殺莊氏全族和為此書寫序、校對以及買書、刻字、賣書、印刷等與此書相關的共70餘人,還有幾百人充軍邊疆。死人已去,鞭屍倒也身無知曉,倒是可憐了那些活著的人。

莊廷龍案的爆發至少是莊氏真的做了違背清廷之事,間接說了清朝壞話。可雍正年間發生的文字獄案卻是讓人倍覺荒唐。有個叫徐駿的官員,因讀書時被風吹亂書頁,很是煩惱,寫下詩句曰“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結果雍正覺得這是辱罵滿人蠻夷不識字,給徐駿扣上了“誹謗朝廷”的罪名,斬首示眾。那陣吹亂書頁的風可真是惹了大禍。還有一個朝臣查嗣庭出任江西主考,出題為“維民所止”,這個就更絕了,雍正愣是看出了其中有兩字是他的名字去掉腦袋之後的樣子,敢去皇帝的“腦袋”,這查嗣庭自己的腦袋是保不住了。還真佩服雍正,要發現這個問題,讀書的時候得有多敏感啊。

乾隆比他爺爺和老爸更為敏感,在他當政的時期內,文字獄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文字獄定罪的範圍大大加大,導致案件數量是前兩朝總和的數倍。從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到四十八年,短短七年,見於記載的文字獄就多達五十幾起。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三帝大興文字獄,導致後來許多文人不敢寫詩,不敢作賦,生怕一不小心掉了腦袋。國人的思想完全被禁錮,中國的文化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的狀態。另一邊,西方國家卻在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如此巨大的反差,自然就造成了晚清時期落後清朝被列強欺負的局麵。

落後就要挨打

從乾隆後期,清朝轉入衰敗。清政府又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將自己完全與世隔絕,沉浸在自己的大國不滅夢之中,以為自己永遠是康乾盛世時那個世界第一強國。殊不知西方各國已擺脫封建製度,進入資本主義時代,開始了第一次工業大革命,生產力得到大大解放,早已強於中國,加上槍炮的發明,更激起了他們向外擴張,侵略中國,積累資本的欲望。

公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清軍的失敗和清政府的懦弱讓西方其他國家都看到了希望,盡開蠶食中國之路。紛紛在中國設立租界,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等主權亦遭到嚴重的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