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清朝—大起大落,興衰後人歎(3 / 3)

清政府更是與西方列強簽下眾多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中國簡直成為了西方列強的自動取款機,還外加贈送土地。第一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中英《南京條約》,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準許英國派駐領事,準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割香港島給英國。這個條約拉開了中國備受欺辱的序幕,更多更不平等的條約相繼簽訂,大大的一個文明古國就這樣被西方列強肆意瓜分欺淩,錢財大量外散,強盜們用我們的錢壯大了自己再回過頭來欺負我們,國土慘遭割讓,香港島直到1997年才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還有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條約就是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的賠款數額最多的《辛醜條約》。在這個條約裏,中國賠款白銀的數目竟然達到9億兩。列強對中國的欺辱達到高峰狀態。《辛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不平等條約。它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地位的進一步加深,中國從此真正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長期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也由此展開。據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年清王朝滅亡,短短70多年時間裏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竟然有1175件之多。如果把每一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日子都當作國難日,那麼現在的中國每一天都是一個國難日。

中國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中國人民一定要牢記這段曆史,永遠不要忘記“落後就要挨打”這個曆史教訓。

朝事無聊,玩蛐蛐去了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宣布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看著母後隆欲太後滿含眼淚念完退位詔書時,溥儀開心的笑了,無聊的朝事終於又完了,可以到後花園玩蛐蛐了。6歲的小皇帝實在沒有悲傷的理由,他畢竟太小,不懂這份詔書意味著他主動退位,意味著清朝的結束,他隻當是平時上朝旁人所念奏折。6歲的小皇帝也不會在意這個特殊的日子,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的最後一天,他隻當與平時上朝的每一天無異。

三歲就被逼上寶座的小皇帝怎麼可能會知道清朝末年發生的那一場場起義和暴動,清朝限於列強欺侮和民眾起義雙重困境,早已搖搖欲墜。6歲的小皇帝不知道1911年就已經有很多省相繼脫離清政府獨立。6歲的小皇帝也不會知道有一場革命叫辛亥革命,而且這個革命還取得了勝利,推翻了他的大清王朝。6歲的小皇帝更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孫中山已經在1912年元旦宣告成立了中華民國。

6歲的皇帝實在太小,不明白的太多,他哪會知道那道詔書不僅意味著清王朝的消失,更意味著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的滅亡。當然,小皇帝長大之後,這些,他都知道了,也僅僅是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