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宋朝—重文揚詞賦,輕武受欺辱(2)(2 / 2)

公元1232年,南宋答應蒙古聯合滅金的請求。在兩國的夾擊之下,宋朝世敵金國終於滅亡了,宋將孟琪將金哀宗遺骨帶回臨安,宋理宗將其供奉於太廟,以告慰徽、欽二宗在天之靈。多年大仇剛剛得報,宋朝卻又迎來了新的災難。自金國滅亡之後,蒙古國就成了其繼任者,不斷攻打南宋,最終於1278年崖山海戰時完勝宋軍,滅掉南宋,亡了宋朝。

宋朝從頭到尾就沒有擺脫被蠻族欺負的命運,可以說正是因為他重文輕武的政策所直接導致的。若宋朝有強大的軍隊,如此大國豈會任由蠻夷擺布?可見,文與武的發展應該並駕齊驅,不應采一邊倒之勢。

崖海:一個王朝的葬禮

世人常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便是指崖山海戰。經過崖山海戰,元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南宋流亡小朝廷徹底瓦解,宋朝滅亡。史料記載,崖山海戰中最終跳海殉國的南宋兵士竟有十萬餘人,堪稱慘烈。

公元1278年,南宋流亡小朝廷最後的據點雷州失守,被元兵逼到崖山,困於海上。這一戰開始之初,本是宋軍占有優勢,人船都是元兵的幾倍之多,元兵還都不習水性,上船之初多暈船嘔吐。奈何元兵一方竟由熟悉宋軍的宋朝叛將張弘範帶領。他先以陸軍截斷宋兵的供水、供柴道路,導致宋軍在海上多日沒有淡水喝,隻能喝海水,又引發臉部浮腫,上吐下瀉,渾身不適,削弱宋軍作戰的主觀條件。此後,張弘範想學赤壁之戰用火攻宋船,被宋軍主將張世傑用船身塗泥之術破解。張弘範後又抓來張世傑的侄子勸降未果。

最終,張弘範趁著正午宋軍較為鬆懈之時從多方突擊,又用布遮掩船身,讓宋軍摸不清虛實。到了兩軍相接之時,撤掉遮布,竟有元兵無數,一下就攻破宋船數艘。由於張世傑為了保護宋帝將其船隻置於正中,其餘船隻捆綁在一起繞其左右。此刻,連船之術則成了羈絆,無法靈活作戰,被元軍一一攻破。宋帝船上的陸秀夫見大勢已去,無法突圍,便背著8歲的宋帝趙昺跳海自殺。此舉引來不少後宮大臣的模仿,相繼跳海自殺。宋朝雖多為文人,但都講節氣,重風骨,寧可自殺殉國也絕不當亡國奴,於是,一時間宋軍紛紛跳海殉國。最後,宋軍全軍覆沒,海上浮屍竟有十萬之多。慘烈程度讓人驚歎,更不由得對宋人之骨氣大為敬佩。

當時,此前以被俘的宋將文天祥就禁於元軍船上,親眼目睹了這一場壯烈的亡國之戰,作詩雲“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雖然是以失敗告終,但崖山一戰仍然可以稱為宋朝史上宋軍打得最光榮的一仗。宋朝雖然滅亡了,但卻曆史的畫卷上塗下了濃濃的一筆,為後世憑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