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出奇葩
由於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宋朝的文化事業得到空前的發展,外國甚至有學者稱其為中國的文藝複興時代。這時候,儒家學說複興,社會上彌漫著尊師重教的風氣,教書在宋朝是最被人尊重的職業,不隻教師,隻要是讀書人,都非常受人尊敬。相傳趙匡胤就曾立下不許後人殺讀書人的遺訓,對他們的處罰最終隻能是貶官和流放。在這種環境下,宋朝出了許多文學明星,尤其是宋詞的發展,更是造就了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繼唐詩之後的又一個高峰。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曆來與唐詩並稱雙絕,兩者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葩。宋詞大體上可以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種。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柳永,南唐後主李煜所寫的詞也可歸入此類。這類詞的特點是風格典雅,曲盡情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給人一種清新婉麗的感覺,從心底裏覺得輕柔優雅。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則是辛棄疾、嶽飛等。這類詞多以報國壯誌為題材,豪放大氣。如嶽飛的《滿江紅》讀著就給人一種大氣的感覺,豪情壯誌油然而生。雖然是風格完全不同的兩種詞派,但他們都能帶給人很高的藝術享受,陶冶情操,自然也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直到今天還被世人吟誦。
宋朝的繁榮盛景也在宋詞中得到了體現,如柳永在《望海潮》中寫道“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柳永用筆墨描繪了一副江南繁華盛景,其形之美,其意之優,絲毫不比畫卷帶給人們的感覺差。宋詞的魅力可謂發揮到了極致。此外,宋朝的輕武政策也在宋詞裏得到體現,如嶽飛在《滿江紅》裏寫道“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巨子恨,何時滅。”滿腔豪情得不到發揮的悲哀之情表露無遺,正是宋朝輕武的直接後果。可見宋詞是宋朝政治經濟各個方麵的縮影。
總之,宋詞的興盛充分體現了宋朝的文風昌盛,從側麵表明宋朝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輝煌的成果。
文人治國,難以富強
宋朝的重文雖然帶來了文學上的空前大發展,但輕武卻直接造成了宋朝軍力的孱弱,屢受外族欺辱,留下一個窩囊懦弱的曆史形象。前有北宋抗不過大遼,敵不過西夏;後有南宋屢被金國欺,更因蒙古亡。宋朝在前後300年與抵抗外族侵略的戰爭中幾乎就沒有勝利過,總是以大宋接受屈辱條件結束。
不敗而敗的“澶淵之盟”,首開宋朝對外屈辱史。從宋朝建立之初,北邊的遼國就經常在宋遼交界處搶劫殺掠,宋朝不堪其擾,卻秉著和氣生財的想法未有實質性的製止。遼國就越加放縱,到了公元1004年,更出兵侵略北宋,想一舉吞滅宋朝。宋朝宰相寇準主張抗戰迎敵,並請求宋真宗親征。真宗照做,引得宋軍士氣大振,英勇抗敵,與遼軍相持在澶州城下,雙方不分勝負。最終兩國議和,立下“澶淵之盟”,主要內容是:宋朝每年給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為兄弟國,互不相擾。宋朝以為此舉能換來和平,豈料留下一個老實易欺的形象,不用打勝仗都可以獲得巨大好處,人家憑什麼不來打你。曆來隻有周邊蠻夷之國稱臣於我中原王朝,向中原王朝進貢,宋朝卻來個反其道而行之,真是屈辱。
此外,西夏李元昊於公元1038年稱帝後,也貪圖宋朝錢財物資,更看出宋朝軟弱可欺,亦多次進犯北宋,造成多年的宋夏之戰,宋軍是屢戰屢敗,最終也隻得向西夏年年進貢以換取和平。
金國為宋朝帶來的靖康之恥將懦弱的外交推向極致。公元1118年,北宋與金國商議聯合滅遼,宋軍大敗,從此招來金軍不斷進攻。1125年,金兵首次攻宋,宋徽宗嚇得立即將帝位傳給宋欽宗,擺明害怕攤這檔子事,就讓兒子替老子分擔去吧。1126年,金兵二度攻宋,先後攻陷太原、開封,眼看江山不保,宋欽宗又采取祖宗們的老辦法,用大量的金銀財寶換取和平。金兵的野心可不在此,還是於1127年,廢宋徽宗、宋欽宗,並將二人擄至異鄉五國城,另立張邦昌,在北方建立了一個名為“大楚”的傀儡政權。徽、欽二帝最終死於五國城。史稱“靖康之恥”。天子都被蠻族給擄了去,客死他鄉這可以算是宋朝曆史上所受的最大恥辱。“靖康之恥”也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消失和南宋的建立。此後,金兵也時常南下騷擾南宋,直到抗金英雄嶽飛的出現才有所收斂。奈何嶽飛最終又被奸人所害,金兵再次進犯南宋。公元1141年11月,南宋與金國達成《紹興和議》,約定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互不侵犯,宋每年向金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廿五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