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孟知祥稱帝,重建蜀國,史稱後蜀,仍都於成都。同年,知祥去世,其子孟昶繼位。孟昶統治後期,奢縱無度,臣慌民怨,終於公元965年,為宋所滅。說到後蜀滅亡,不得不提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因貌美似花蕊而得此名,乃孟昶寵妃,善於寫詩作詞。在後蜀被滅之後,花蕊夫人陪同孟昶進宋朝受封,趙匡胤聽說她能作詩,便請她一試,花蕊夫人當即寫下《口答宋太祖》:“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亡國之痛表露無疑。後趙匡胤在孟昶死後強納花蕊夫人為妃,花蕊夫人卻思念舊夫,一心想報仇,最終行刺失敗,自盡而亡。如此貞烈堅強的好女子竟攤上孟昶那樣的昏君,可惜,可惜。
掃平了南平和後蜀,北宋盯住了下一個目標——南漢。同前幾個國家一樣,南漢的創始人也是於唐朝末期就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到五代時期稱帝建國。唐朝末年,嶺南東道節度使劉隱掃除多方障礙,獨占嶺南廣大地區,劉家成為嶺南霸主。後梁貞明三年(公元917年),劉隱之弟劉岩稱帝,國號越,不久改稱漢,史稱南漢。然劉岩及其繼承人都殘暴荒淫,民不聊生。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的國家都不會長久。拖到公元971年才被北宋所滅還算他幸運,多活了這麼些年。
此後,北宋相繼滅掉南唐、吳越,南方之地終於都歸宋手,軍閥割據的年代從此再也沒有在南方大地上出現。
北漢:北方守望者
北漢是十國中唯一一個立國於北方的割據政權,遠離南方諸國,身居北方戰地,臨近五代強國,北漢是如何自保立足的呢?
北漢的建國帝劉崇乃皇親貴族,是五代中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哥哥建立後漢國,當弟弟的自然也是雞犬升天,平步青雲,到漢隱帝時,劉崇已官至河東節度使、太原尹,牢牢控製住河東地區。劉崇見皇朝內,四臣專權,心知暴動早晚會發生,為求自保,劉崇早早便在軍事和財政上做準備,以防萬一。這一點,劉崇倒是遠比他的侄子隱帝承佑要聰明。隱帝想秘密殺掉四臣,拚的是運氣,劉崇就知道壯大自己的實力,即使發生兵變也不會害怕吃虧。最終,隱帝運氣不好,殺了三個權臣後消息敗露,郭威搶先一步殺了承佑,滅了後漢,新建後周。因劉崇牢據河東,又兵強糧足,郭威拿他沒辦法,劉崇便幹脆自己在河東稱了帝,建都晉陽,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北漢。劉崇便成了占據河東十二州的一方割據勢力,列入十國範圍。
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與南方的吳越,南平類似。南平借向周邊國稱臣求自保,吳越以效忠五代王朝保安定,而北漢本就身處北方,加之是後周故敵,根本不可能求得後周庇佑,危機更是大於南方諸國,隨時有被後周滅亡的危險。怎麼辦呢?劉崇思前想後,突然想到了後晉的建立,想到了契丹人,自耶律德光建立大遼之後,遼國就一直是五代的威脅,後漢、後周也多被其牽製。劉崇決定效仿石敬瑭,像遼國稱臣,借助遼國勢力抗衡後周。於是,劉崇用了石敬瑭最失尊嚴的那招,奉遼帝為叔皇帝,求得大遼庇佑。此後,北漢和後周三次兩兵相接,皆因遼兵介入,雙方都未有盈虧。劉崇死後,其子承鈞繼續貫徹父親的親遼政策,奉遼帝為父皇帝。這之後,劉承鈞也憑著遼兵的增援,幾度在後周、北宋的頻頻攻擊下得以幸存。最後,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親自率軍討伐北漢,先集中全部兵力擊潰遼軍,逼得遼軍一時不敢再援,接著就猛攻太原。這時的北漢主劉繼元見遼軍增援無望,自己實力又遠遜於北宋大軍,隻得出城投降,北漢至此滅亡。
河東十二州之地,在盛唐時期也曾人丁興旺。北漢建立後,由於戰事頻繁,兵役繁重,又因向遼國進貢而加重賦稅,人民生活艱難,餓死戰死的不計其數,活著的也紛紛逃亡以避戰亂和苛斂。到北漢亡國之時,河東地區人數竟然不及盛唐時期的八分之一。這樣的統治,亡了對百姓倒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