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十國—刀光劍影流星夢(2)(2 / 2)

茶香飄南國

五代十國時期,北方多戰亂,南方則相對穩定,南方各國大力發展經濟,使南方整體經濟實力超過北方兩倍多,成為全中國大地上的經濟中心。這種繁華盛景體現在許多方麵:

最能體現南方繁榮盛景的當屬遍布南方各國的水利工程。每個疏浚現場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們各司其職,盡情揮灑著汗水,監工扯著嗓子吆喝驅使,卯足了勁。其實不用監工賣力,工人自會盡力而為,因為那一道道溝壑,一泉泉清水本就是最好的激勵了。想著這水利工程完成之後,灌溉再非難事,稻香穀香自是順理成章,每個人心裏都美滋滋的。這等美景的誘使之下監工確實稍顯多餘了。南方各國都致力於興修水利,灌溉農田,針對南方湖泊河流眾多的實際情況,南方諸國都修建大量堤堰和閘門,控製水流,實現“旱則運水種田,澇則引水出田”,大大發展了農業。吳越在各州都設置都水營田使和撩湖兵、營田軍,“專為田事,導河築堤,以減水患”。吳、南唐、閩國也在國內各地疏導湖泊,灌溉良田。特別是南唐與吳越在境內修建了圩田,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使農業收成獲得一定的保證。圩田是古代江南勞動人民與自然作鬥爭的重要創造,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在農業生產上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南方不僅成了穀香四飄之地,更成為了產茶基地。十國時期南方的製茶業頗為發達。當時,茶葉已成為重要的商品,統治者和民間都十分重視茶葉的生產。楚國楚王馬殷“令民自造茶”,每年僅向中原王朝貢茶就達25萬斤。南唐更是在建安地區設有茶焙(製茶場所)1336處,其中官焙38處。就連小小南平也將都城江陵發展為南方重要的茶市。茶山上栽滿了茶樹,鬱鬱蔥蔥一大片。采茶工人們頭戴草帽,身背婁子,輕盈的穿梭在茶林之中,手指更是跳躍在茶樹之巔,轉眼婁子裏就盛滿了新茶。製茶作坊裏,晾曬的,翻炒的,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勞動所帶來的幸福。茶市上更是火爆,挑著擔子的茶工,收購的官差和商人,零購的百姓,叫賣討價的聲音不絕於耳,好一幅江南盛世圖。製茶業不僅為南方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更帶動了南方的經濟發展,大大提升了南方的經濟實力。

除此之外,南方的製瓷業和織染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其中製瓷業以吳越國的秘色青瓷最具代表性。織染業則以南唐最為出名。南唐發明了一種“天水碧”的顏色,堪稱一絕,乃由宮女“染碧,夕露於中庭,為露所染,其色特好”。礦冶業的發展也頗具規模。在冶銅技術上發明了膽水浸銅法,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濕法冶金技術。吳和南唐盛產銅鐵,南漢則盛產金銀。造紙業也相當發達,最有名的是南唐的澄心堂紙,“滑如春冰密如繭”,製作十分精美。雕板印刷業的發展也很顯著,成都和金陵是當時南方兩大印刷業的中心。

隨著這些產業的發展,南方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盛景,出現了一大批繁華都市。如當時的吳越都城杭州,已經“富兼華夷”,“百事繁庶”,有“地上天宮”之稱。此外還有蜀國都城成都、南唐都城金陵也都相當繁榮。可以說,日後南方經濟始終盛於北方就是因為十國時期的發展。經過十國時期南方諸國的努力,中國的經濟重心便從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江流域。可見,十國時期對於中國南方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