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是與五代並存的軍閥割據政權,除了北漢位於北方,其他九國都屬南方,分別是: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南方諸國或屬前後繼承,或是君臣關係,並存於世,戰爭明顯少於北方五代,因而南方國家多比較穩定,統治時間較北方各國要長,安定的局麵造就了南方經濟的飛速發展,似乎一夜之間,中國的經濟中心就從黃河流域轉到了長江流域。
南唐:獨霸南方
南方諸國分據於江淮各地,疆土一般都隻有數十州,非常小,與南北朝時期南朝大國根本不能比,唯獨有一個國家可以與南朝國家相提並論,那就是——南唐。南唐是十國曆史中疆土麵積最大,國勢最為強盛的國家。十國中有三個國家都滅於南唐之手,堪稱南方一霸。
南唐本身就是踩著一國的骨灰而建立的。那個不幸的國家便是吳國。公元937年,南唐開國主徐知誥廢吳帝楊溥,自己稱帝,國號大齊,改元升元。次年改姓名為李,改國號唐,建都金陵,史稱南唐。李不僅建立了南唐,更為南唐的興盛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剛剛殺帝奪位,李不敢再引發戰亂,於是對外都采取睦鄰友好的政策,與南方其他各國處好關係,得到其他君王的認可,算是為南唐博得了身份。對內,李致力於整頓朝綱,禁止官宦欺壓良民,還采取非常科學的征稅征兵政策,即派專人視察民田,根據田的肥瘠來確定各戶所應繳納的稅款和應抽出的兵丁。此舉得到百姓的讚賞和支持,南唐各方麵實力迅速增長,一躍成為南方諸國中的第一強國。
公元943年,李璟繼位。繼位之初,李璟豪情萬丈,大興南唐,於公元945年,滅掉了處於內亂之中的閩國,一時使南唐疆土擴大為三十五州,成為南方最大國。勝利的喜悅衝昏了李璟,這位初始還信誓旦旦誓做明君的人此刻成了驕傲的將軍。眼看國家如此興盛,李璟開始變得驕奢淫逸,加賦重稅,民心頓失,啟用奸臣,朝綱混亂。公元951年,李璟又出兵滅了楚國,但遭到楚地人民的堅決反抗,不久,楚將劉言帶領舊部和憤怒的楚國人民大敗南唐軍。這一敗似乎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南唐國力從此迅速衰敗。公元958年,李璟迫於無奈,隻得將江北、淮南等十四州獻於後周,稱臣於周。
公元961年,南唐後主李煜繼位。這時南唐已經是江河日下。李煜一介文人不善治國,卻被後世稱做詞宗,其所寫《虞美人》更是成為千古絕唱。公元975年,宋兵舉兵南下,攻破金陵,李煜被俘,南唐滅亡。後趙匡胤見李煜詞中所述“故國不堪回首”認為李煜是在暗指自己奪他家國,便賜毒酒殺了李煜。可惜一代詞宗英年早逝,未能留下更多優秀詩詞。看來李煜生在氣數將近的帝王之家確實是投錯了胎。
吳越:十國長壽王
南唐雖是十國曆史中最為強盛的國家,卻並不長命,曆數十國,前後跨度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當屬吳越國。吳越割據於唐朝滅亡之前,直到五代結束之後才被北宋所滅,存活竟達85年之久的,堪稱十國長壽王。
吳越的開國君主錢鏐本是唐朝時期軍閥董昌的部將。公元887年,董昌移鎮浙東,錢鏐則被封為杭州刺史,從此獨據一方。公元896年,錢鏐殺董昌,得越州,勢力更加龐大。公元902年,唐朝封錢鏐為越王,後於904年,改封吳王。到後梁時期,朱全忠封其為吳越王,至此吳越的名稱就一直延續下去。吳越地域非常狹小,極盛時也隻有十三州,實力非常弱,偏偏又與強國吳(後為南唐)相鄰。處於弱勢的錢鏐害怕遭強國侵擾又無力抵抗,便向中原王朝俯首稱臣,年年進貢,效忠於中原王朝借此牽製南方其他國家。在唐朝滅亡之前,錢鏐忠於唐朝;在朱全忠篡唐建梁以後,他又效忠於後梁,得到了吳越國王、諸道兵馬都元帥的頭銜。後唐滅梁以後,錢鏐又向後唐上表稱臣,不僅保留之前的頭銜,而且還得到了玉冊金印,風光無限。此舉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吳越有效地防禦了周邊割據勢力對吳越國的侵擾,成為十國中政局最為穩定,社會最為安寧的國家。這就給吳越國創造了機會安心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