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唐朝—漁陽鼙鼓打破一簾幽夢(2)(1 / 2)

宴會開得熱鬧非凡,詩人墨客因為有李白在場也格外地興奮。痛飲一番之後,自然大發詩情,朋友們請李白賦詩。李白也不推辭,他拿起筆來剛要大書一首,突然看到牆上已經有了一首詩,到跟前一看,原來是崔顥的一首七言律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看了,連連稱讚:“好詩!好詩!”接著,長歎一聲,把筆放下了,向大家說了兩句詩: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李白果真沒有在黃鶴樓上題詩,因為他覺得崔顥把黃鶴樓的景色寫得太好,已經讓人無法再寫了。

王維觀獵

唐朝的經濟、文化都已經達到空前的繁榮。唐朝較其前朝的任何時代在文化政策上都是比較開放的。而且唐朝科舉以詩賦取士,封建帝王對詩歌的提倡,刺激了文人對詩歌創作的重視。同時,國內各民族的融合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頻繁,也為詩歌增添了新的營養。

一代女皇武則天,千秋功業賽李唐

在唐朝曆史上出了很多有名的女人,她們用自己看上去微弱實際卻很強大的力量左右了唐朝的命運。

最有名的當屬一代女皇武則天。武則天原名武媚娘,本是唐太宗的才人,高宗在太宗晚年的時候認識了她,兩人互生情愫,但卻礙於身份無能為力。太宗死後,依規矩媚娘被送入感業寺為尼。同時高宗已經即位,王皇後與蕭淑妃內鬥,王皇後知道武則天和高宗之間的關係,為了壓製蕭淑妃,便力薦高宗把武則天接回宮。豈料高宗和武則天之間的感情一下爆發到不可收拾了,高宗對武則天更是言聽計從,真是引狼入室,武則天先後慫恿高宗廢了王皇後及蕭淑妃。高宗還不顧眾大臣的反對立武則天做了皇後。

高宗身體不是很好,許多朝政上的事都交給武則天來打理。武則天便利用這個機會積攢了雄厚的政治力量。高宗死後不久,武則天立太子李顯為帝,名號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名號唐睿宗。其實她的反複已經表明了她的野心,她是為了向世人證明她擁有左右天下的力量。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她再也等不及了。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廢掉了睿宗,自己登上了金鑾寶殿,改國號“唐”為“周”,史稱南周或武周,自稱聖神皇帝。她也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

其實武則天在位期間還是很有作為的,後人評價有“貞觀遺風”。但是因為她是女性,所以史書裏都對她持貶斥的態度,稍顯不公。無論如何,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始終是中國女人的驕傲。

除了武則天,還有兩個不得不提的女人,那便是唐中宗的韋皇後和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

神龍元年(705年),也就是在武則天死的那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了政變,擁立中宗李顯複位,恢複了“唐”的國號。可是中宗一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後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牽製與控製,張柬之和敬琿等助他登位的人全部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後想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安樂公主則希望被立為皇太女,繼而能從她母親那裏繼承大統。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動手了,她們不顧親情,合謀毒殺了父親中宗,殺了中宗後,韋皇後立自己的兒子溫王李重茂為帝,曰少帝,然後轉過來想要連同相王李旦也除掉。李旦雖然沒有用,但是卻有一個很有能力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餘勢力,擁立李旦複位。

幫助李隆基的太平公主也不是清白之人,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她也有著和武則天同樣的野心。太平公主擁有韋皇後所沒有的深厚的政治基礎和縝密的心機,而且她也幾乎成為了第二個武則天。太平公主在協助李隆基發動政變除掉韋後一黨以後,馬上就暴露出了自己的權利欲望,與李隆基展開了權力之爭。私底下她積極得扶植自己的黨羽,當時朝中的七位宰相有五個都是由她捧起來的,文武百官大部分都站在了她這邊。軟弱的李旦妄圖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他不想傷害到任何一個人。顯然這是癡心妄想,在權力麵前,是不可能存在兩個人的。

在李旦將皇位傳給李隆基的第二年,太平與隆基的矛盾更加白日化。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準備帶領羽林軍起兵奪權,卻不慎走漏了消息,李隆基先發製人,誅殺了宰相和左右羽林軍將領。一下子銷去了太平公主的力量。太平公主見事情敗露,便逃走了。幾日後又返回,請出李旦為她說情,但是被李隆基拒絕,賜了太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