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細流,彙成海洋”,在工作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節省,彙集起來之後會對控製成本起極大的作用。營銷人員應對此保持清醒的認識,自覺地進行節儉,最大限度地節省成本、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一位營銷大師告誡新人說:“你們在工作的任何環節都不要浪費一分錢,如果浪費了一分錢,就等於必須從客戶的口袋裏多拿出一分錢;如果你們在客戶的口袋裏多拿出一分錢,就意味著將會失去了一部分市場。而如果我們能把這一分錢節省下來,那麼你們就會在市場中多一分競爭力。”
3、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成功終究是要靠自己
我們用自己動手的方法,達到了豐衣足食的目的。
——《組織起來》《毛選》第三卷
我們的軍隊既不要國民黨政府發餉,也不要邊區政府發餉,也不要老百姓發餉,完全由軍隊自己供給。
——《組織起來》《毛選》第三卷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都是成功的個人或企業的基本特征。隻有自己動手才能提升自身的實力,隻有自己動手才能把握住適合自己的環境因素,隻有自己動手才能有效地利用外力的幫助,隻有自己動手才能在機會經過身邊時將其牢牢抓住。
蒙牛的成長就是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最好注腳。1999年8月18日,蒙牛進行了股份製改革,注冊資本一下子猛增到1398萬。但是,麵對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的窘迫現狀,牛根生還是舉步維艱。為了盡快走出困境,牛根生決定用人才換資源,通過虛擬經營尋找代加工廠。萬事開頭難!就在呼和浩特市用200元租的一間53平方米的民宅裏,牛根生從家裏搬來了沙發、桌子和床,蒙牛的發展奇跡由此拉開序幕。沒有辦公椅,大家坐在床上辦公,全部人共用一張辦公桌……不說大家也應該能想到,蒙牛的創業是艱難和多難的。
可以說:初創的蒙牛,除了幾顆腦袋,別的就一無所有了。但那是中國乳業最硬的幾顆腦袋,每個人都在乳業摸爬滾打多年,能力和經驗都是上上之選。麵對困難,蒙牛發揚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先是楊文俊一行八人到哈爾濱接管了一家乳製品公司,並通過不懈的努力贏得了很好的效益,從而讓蒙牛產品有了家。雖然蒙牛產品得以新鮮出爐,但牛根生知道這種“借雞生蛋”的策略隻是權宜之計,要想真正把蒙牛做大做強,必須要有自己的加工廠,必須要自力更生。於是,1999年1月到4月,身處呼和浩特的牛根生搖身一變成了民工頭,在距離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一片比較荒涼的不毛之地上熱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廠。
在創業之初蒙牛因為缺少資金並沒有走傳統的“建廠房、進設備、生產產品,然後打廣告、做促銷”路線,而是先打廣告再生產。為了能夠得到路牌廣告的使用權,牛根生不辭勞苦跑了無數次終於找到負責人並以成本價買來了300塊廣告3個月的使用權。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廣告牌全是蒙牛的廣告: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蒙牛終於走出創業之初的艱難成為中國乳業的新星。
蒙牛的成功很好地詮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含義,隻有自己親手澆灌,才能托出真正的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