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海爾集團也是在艱難困苦中靠自己的雙手,排除萬難一步步創造了中國家電業的神話。
當初創業時海爾僅僅是一個生產電動葫蘆的小廠,且虧損高達147萬元,接手這樣的爛攤子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但是張瑞敏卻沒有退縮。1984年,為了簽訂與德國利勃海爾公司的電冰箱製造技術合同,海爾人於立民頂風冒雪用兩個小時的等待叩開了項目合同的大門;1985年8月,為了能夠申請到外彙,趙敦國和張瑞敏出差到山東經貿委,囊中羞澀的他們省吃儉用住宅蒸籠一樣的簡易招待所,用借來的破舊自行車終於跑成了外彙批文;1985年春節,張瑞敏想方設法給每一個員工發了5斤魚,但是過年不能不發獎金啊,為了能給職工發點獎金,他派人向大山大隊三次“磕頭”求援,用一顆赤誠的心感動了村公社黨委書記王棟貴,終於在臘月二十八將獎金發到了職工的手中……那段日子,雖然很艱苦,但是勤奮的海爾人卻都玩命似的跟著張瑞敏幹,“領導敢為大夥兒借錢過年,咱也要爭口氣,好好跟他幹,掙了錢把錢還回去!”就這樣,海爾在張瑞敏的帶領下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使得瀕臨破產的廠子起死回生了。後來,海爾繼續發揚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開創了中國家電行業的新紀元。
海爾能夠成功是靠的自己“不等不靠”的精神,一個營銷人員的成長,合作和求助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過分依靠外援最終將是是得不償失。“靠天靠地靠父母,不如好好靠自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僅能讓一個營銷人員在創業之初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礎,也會在今後的發展中具備“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強大包容力,這種兼容並包的能力是一名優秀營銷人員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4、向雷鋒同誌學習——懂得奉獻才能成就自己
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
——《論聯合政府》《毛選》第三卷
一個人工作之初,可能是想著賺大錢、成家立業、揚名立萬,過好一點的生活,但這並不能使一個人走向最高的境界。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提出有關個人和企業的發展三個經典命題:一是實現個人或組織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二是使工作富有活力並有成就感;三是處理工作對社會的影響和對社會的責任。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想從平凡走向優秀並不難,而要從優秀走向卓越那是需要一些奉獻精神,犧牲精神。
鬆下幸之助於1918年開始創業,經過多年努力,他把一個隻有幾名員工的小廠慢慢發展成具有相當規模的鬆下電器公司。隨著事業的發展,鬆下幸之助個人及其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他再也不用為衣食而憂了。然而他卻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他覺得有了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幹嗎還要繼續努力去經營公司?
直到1932年的某一天,鬆下幸之助參加了一個宗教活動,深深地被信徒們表現出來的虔誠所感動。他晚上回家後浮想聯翩,突然想到公司與宗教的相通之處:宗教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而公司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二者都是造福社會的神聖事業。企業家應該通過向客戶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這種方式來服務社會,這才是辦公司的意義。
鬆下幸之助豁然開朗 “我懂得了真正的使命,心情無比激動,這同以前曾有過的無數次創新時所感覺到的喜悅心情一樣,是無法形容的。我全身熱血沸騰,深深感到工作的崇高和嚴肅。”第二天上班後,鬆下幸之助將全體員工召集在一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宣布了鬆下電器公司的宗旨,強調公司從此有了新的生命,並將那一天即1932年5月5日,定為公司的誕辰。此後,每年的5月5日就成為鬆下公司正式的創業紀念日。
營銷人員應該抱著“營銷工作是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樣一種理念,這不僅僅是一種功利性的認識,也是一種社會責任、一種使命。在這種感情的支配下,你才能對工作充滿熱情,對客戶像陽光般溫暖,你才能擁有永不枯竭的前進動力。
日本有一項國家級的獎項,叫“終身成就獎”。其中有一屆頒給了一個“小人物”——清水龜之助。
他原來是一名橡膠工人,後來轉行做了郵差。在最初的日子裏,他沒有嚐到多少工作的樂趣和甜頭,於是在做滿了一年以後,便心生厭倦和退意。這天,他看到自己的自行車信袋裏隻剩下一封信還沒有送出去時,他便想:我把這最後的一封信送完,就馬上去遞交辭呈。
然而這封信由於被雨水打濕而地址模糊不清,清水花費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還是沒有把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由於這將是他送出的最後一封信,所以清水發誓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封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東打聽西詢問,好不容易才在黃昏的時候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原來這是一封錄取通知書,被錄取的年輕人已經焦急地等待好多天了。當他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激動地和父母親擁抱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