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深挖洞,廣積糧—自我修養是立業之本(1)(2 / 3)

2、艱苦樸素——節儉就是創造價值

應該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員明白,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為著我們的經濟建設,是我們的會計製度的原則。

——《我們的經濟政策》《毛選》第一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些古訓對於做人、處事都是至理名言。就營銷工作而言,養成節儉的習慣,不僅能提高營銷人員個人的修養,而且同樣能夠創造價值。

很多營銷人員在工作之初,由於生存壓力大,能夠做到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大有“萬水千山隻等閑”之氣勢。可一旦事業有成,人們就鬆懈了下來,開始追求排場與奢華,花起錢來大手大腳,一擲千金,一點都不心疼。他們錯誤地以為,這樣才能配得上成功人士的氣派,才能吸引高端的客戶。但是卻因為過分的追求奢侈導致大大增加了工作成本,白白糟蹋許多經濟成果就,更重要的是當他們習慣於奢侈之後,意誌上亦愈加薄弱,工作上失去了當初一往無前的闖勁兒,遇到困難僅容易妥協。

台灣塑膠大王永慶就常常舉“富不過三代”的例子,用以自勉。王永慶認為“富不過三代”的原因就是後代不能繼續吃苦,過分追求享樂,把前人的家業都揮霍掉了。王永慶分析了三代人的特征,他認為:第一代人,不怕困難,不怕吃苦,踏踏實實,克服一切困難,最後取得了成功。第二代人,雖然沒有經曆創業的艱難,但受父輩的影響,還能夠勤於自勉,努力工作,但是跟第一代人比起來,用功和吃苦的程度已經大大減少了。第三代人,創業的艱辛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很久遠的事了,他們沒吃過苦,也不知道什麼是吃苦,認為今天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因而隨意揮霍,不加珍惜,天長日久,自然家境衰敗。這樣的現象在國內到處都是,一抓一大把。古代的喬家大院由盛轉衰,現代的王安電腦王國的覆滅,都是如此。

這“三代人”也可以看做一個營銷人員成長的三個階段:創業初期、快速成長期、業績穩定期。一個人到業績穩定期後,很容易在生活改善之後忘乎所以,忘記了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要想保持成功隻有不斷奮鬥。

當年,著名的德隆集團為了融資,在某省會城市租了五層樓,以四星級賓館的標準進行了豪華裝修,每年房租就高達1000萬元,而裏麵的工作人員隻有80多人。他們開出的融資回報率是年息18%,據此估算,德隆在此地融資的成本在20%~30%年息左右,所以其年收益必須要達到50%以上。結果,德隆很快就為這份奢侈付出了代價,不久就煙消雲散了。

保持節儉不僅能夠給營銷人員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避免他因為奢侈而敗掉辛苦得來的一切,而且勤儉節約的作風同樣能夠感染客戶,獲得客戶的認可。

營銷工作是人與人在打交道,你在觀察客戶的時候,客戶也同樣在觀察著你。隻有當客戶認為營銷人員的人品值得信任時,他才會真心誠意地與你談生意。如果營銷人員表現出奢侈的作風,客戶如何相信你能為他節約成本、創造價值?客戶難道會認為一個花錢大手大腳的營銷人員能給自己帶來實惠嗎?每個人都會欣賞別人人性中的閃光點,一個有節儉精神的人很容易獲得客戶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