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楊博、左都禦史葛守禮知道高拱蒙受冤枉,前往拜見張居正,請他出麵排解此案。張居正最初不願答應此事,並拿出東廠審訊揭帖傳示眾人以示與己無關。但被楊博識破帖中的“大臣所供,曆曆有據”的“曆曆有據”是出自張居正之手。這樣,張居正才無法推諉,答應從中調處。後來,馮保見事漸泄露,忙將王大臣治啞,處死,高拱才免遭誣陷,度過險境。
自古以來,“無中生有”作為一條政治謀略,常為曆代陰謀家所運用。馮保因與高拱積怨,借王大臣闖宮一案,無中生有,憑空捏造事實,誣陷高拱。如不是吏部尚書楊博等人,仗義持言,用事實力請張居正從中周旋,高拱定遭不測。
錢龍錫中讒言蒙冤
王永光、高捷、史範同時閹黨人物。1629年,王永光調任吏部尚書,這時,高捷、史範已被罷免。王永光便在崇禎帝前極力推薦二人,不久,就被引用入朝。大學士錢龍錫平時很瞧不起高、史二人,二人也對錢懷恨在心。
這年的十二月,滿洲兵大舉入關,兵臨京師城下,袁崇煥督兵與戰,崇禎帝認為他督戰不力,將其下入獄中。高捷、史範見有機可乘,便上一奏章,言袁崇煥與滿洲議和,誅殺毛文龍是受錢龍錫指使,因此,亦應與袁同罪。祟禎帝見奏章後,認為錢龍錫為人忠誠謹慎,遂不加究責。高捷、史範見此次不成,就於第二年八月,再一次上疏,彈劾錢龍錫曾出都城,將袁崇煥給予的賄賂數萬銀於,轉寄到姻親家中。崇禎帝即位後最嫉恨贓官,見此疏後,也不辨真假,立即命將錢龍錫下獄懲辦。錢龍錫遭到高、史二人的誣陷,義憤已極,遂具章抗辯,並將與袁崇煥所通書信一並送上,無奈崇禎帝剛愎自用,少識辨之才,對高捷、範墊二人的上疏深信不疑,下詔將錢龍錫貶戍定海衛,達12年之久。
高捷、史範為魏忠賢餘黨,複入朝廷後,仍惡習不改,利用崇禎帝剛愎自用、自作聰明的弱點,誣陷、中傷錢龍錫受袁崇煥賄賂,竟使錢龍錫遭貶戍邊,蒙受不白之冤。
魏忠賢謀殺王安
明熹宗時,宦官王安持正不阿,但因身體多病,不能常見皇帝。魏忠賢剛剛入宮時,結識了王安屬下的宦官魏朝,並與魏朝認了同宗。不久,在魏朝的引見下,魏忠賢到熹宗生母王選侍宮內典膳。由於他為人狡詐,善阿諛奉承,深得魏朝喜歡,遂屢次向王安進薦。後來,魏忠賢與魏朝為爭熹宗乳母客氏,醜態百出,鬧得滿朝風雨。王安對此極為不滿。魏朝被逐出宮後,魏忠賢又與客氏狼狽為奸,把朝政搞得烏七八糟。禦史方震孺曾上疏劾奏客魏,王安從中一力支持,熹宗在朝臣的壓力下,曾一度將客氏逐出宮,並嚴詰魏忠賢,可過不久,又將客氏請回宮裏。這樣一來,客魏更加肆無忌憚,並對王安懷恨在心,日夜謀思除掉他。
這時,內侍中有個叫王體乾的,想作司禮監,王安是其障礙。王體乾遂與魏忠賢勾結在一處,朋比為奸。他往見客氏,對她說:“夫人比西李如何?勢成騎虎,無貽後悔。”客氏遂與魏忠賢商議,唆使同黨給事中霍維華,彈劾王安,又指使劉朝、田詔等,上疏辯冤,說由王安誣陷入獄,再由客氏入內在熹宗麵前加讒,昏庸的熹宗不由得大怒,飭令王安降職,由王體乾繼任,又將劉朝赦免,命其為南海子提督,貶王安充軍南海子。魏忠賢見陰謀已得逞,又暗中命劉朝派人將王安刺死。
魏忠賢剛入宮時,位卑勢單,但他善於曲意逢迎,騙取王安等的賞識和信任。而當他一朝權在手,便露出陰險麵目,用“暗箭”將王安射倒。
無孔不人的緹騎
雍正即位之後,政局一度動蕩。諸王各自結黨營私,相互傾軋,威脅到皇權的安全。為了消除朋黨林立的局麵,把王公大臣控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雍正派出了許多眼線耳目,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這些眼線耳目在當時叫做“緹騎”,也就是侍從騎士。這些緹騎神出鬼沒,無孔不入,經常把大臣們的行動報告給雍正。
有一次,新科狀元王雲錦,在元旦早朝後到親友家作客,做葉子遊戲。玩了好一會後,有人發現丟了一片葉子,於是大家作罷,便端上酒菜痛飲。第二天入朝,雍正問王雲錦昨天早朝後幹什麼去了。王便如實相告,雍正聽後,笑著點頭說:“不欺暗室,是真狀元啊!”說完,便從袖中取出一葉。王雲錦一看正是昨天丟失的那一片。原來這片葉正是被緹騎當場偷走,在報告情況時交給雍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