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發戶講究做派,你說我“房新樹小畫不古”,我偏要弄幅古畫來掛在牆上。窮人也要講究格調,剛剛脫貧就迷上高爾夫球,還要養匹賽馬——當然隻能認養,馬是馬場的,名義上你占一股,不知是占一個蹄子,還是占半個屁股?總之偶爾可以去騎騎,拍一摞照片回來,向人展示貴族氣質。
暴發戶喜歡揮金如土。“反正我有的是錢。”他們出入各種高消費場合,花錢如流水,一擲千金,看起來要多瀟灑就有多瀟灑。
最後,暴發戶都想使自己看起來不是那麼暴發,就去清人寫書,盡量讓自己的形象光彩奪目,讓曆史源遠流長。而且還花錢去換取各種各樣的證件,以期和碩士博士們平起平坐。
一位溫商對暴發戶的思想深惡痛絕,他認為以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典型的暴發戶的誤區。說到底,暴發戶們的隻能真有了錢的窮人,他們的思維還是貧窮的,他們還秉持著與生俱來的窮思維沒有改變。
錢是富有的象征,但若是隻有金錢而沒有其他財富,那它便是貧窮的象征。
沒有錢的時候,一個人會覺得窮得發慌。如今有錢了,你就能算富有了嗎?
當你賺了一些錢,在現代生活的水準上,一些富貴之家所擁有的,似乎你已什麼都不缺:有房子,有車子,有票子,你的存款甚至也足夠下一代花銷了。
如果你和自己的過去相比,在經濟上簡直是天壤之別。你還需要什麼呢?
洛克菲勒也是一位有思想的富翁。早在少年時代他就接受了父親賺錢的啟蒙教育,成年之後更是不擇手段,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10億富翁。可是,大量的金錢給他帶來了無窮的困惑。世人罵他是“殘酷奸詐的偽君子”,他的形象為美國人所憎恨和厭惡。他曾經認為自己是一個“除了金錢之外,一無所有的窮人”。麵對一係列由金錢帶來的煩惱,他決定給自己另定目標。
有一天,洛克菲勒非常信任的一個朋友對他說:“你的家產在像大風雪一樣往上翻滾,你必須把它散得比積得還快,要不然,它將壓垮你和你的兒女以及兒女的兒女。”並建議他為了人類的利益,以永久的慈善事業的法人團體的形式,將他的財產作處理。他接受了這位朋友的建議,因為他自己也感受到了一個人“能夠花了錢得到的真正等價物,那就是培養一種情趣,把錢花得可產生持久的效果”。於是他捐資數以億計的財富來支持教育、衛生和科學研究事業,來幫助窮人,來回報社會。
一位有品位的溫商認為,一個人渴望暴發是沒有錯的,因為沒錢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賺到了錢,才能擁有幸福的基礎。但是光有錢行嗎?如果一個人有了錢,他的行為和心理都是一個典型的暴發戶形象,那我們隻能說,他仍然是一個窮人,雖然他有錢了,但他的思維並沒有任何改變,依然是窮人的思維。隻有改變自己的思維,擺脫暴發戶的思想,才能成為真正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