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人才也是一種人脈(2 / 2)

就這樣維格尼爾去微軟公司應聘去了。熟悉法國當地的情況,英語流利,充當微軟和法國電腦界的搭橋人,他是再合適不過的人了。

兩天後,維格尼爾交來了一份市場發展計劃,斯科特十分熱情地邀請他到美國微軟總部和比爾·蓋茨等人見麵。1983年5月,微軟歐洲分公司成立,維格尼爾以總公司副總裁身份主持歐洲方麵的業務,微軟開始在歐洲大展拳腳。在維格尼爾的努力下,“多元計劃”在法國大獲成功。

擁有優秀的人才,事業就能繁榮;反之就會衰微。各行各業的興衰就是最好的例證,微軟公司能有今日的發展,就是因為比別人更懂得用人的緣故。

而在人才的類別中,當代企業最為需要,也是經營管理要素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知識型人才。知識人才是指在企業組織中,有一定專長和突出技能的專家。知識人才和一般的體力勞動者是絕對不一樣的。知識人才並不直接生產產品,他們所產出的是構思、資料、點子、觀念和創意。正是這些人為企業設定目標,創造新的技術,開拓新的經濟領域,建立新的利益基礎。所以,用好知識人才,是任何機構,特別是現代企業成功的關鍵。

現代化生產力的力量源泉已經從“物理空間”轉向了“知識空間”。也就是說,發展現代化生產力,關鍵已不是增加物質投入或資金投入,而是增加人的知識,增加技術投入。

因此,現代企業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即技術專家的競爭。在現代商戰中,人才競爭已發展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在美國,培養一個專家至少需要4萬美元,而引進一個專利或引進一個專家就等於節省4萬美元。所以,對於專家,美國的企業領導者完全采取買方的立場。1949年~1972年,美國吸收各國的高級專家達到20多萬人。1973年後,移居到美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每年多達6000名以上。在美國的11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32名是外國移民,還有11名是獲獎後移到美國居住的。美國之所以能吸引外國專家,是因為它采取了一係列優待專家的政策和措施。他們用高薪、獎金、專利、資助等辦法,優待多種專業人才,極力鼓勵他們大顯身手。正是這種被吸引來美國的人才,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社會利益。

對於從事企業經營活動的人來說,比爾·蓋茨的這一觀念牢固地建立在他的腦海中:“在現代企業活動中,信息是資源,時間是金錢,簡化是效率,人才就是資本。”

作為一個企業主,你必須明白,人才也是一種人脈,隻有善用人才,企業才能得到發展,財富才能越積越多。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特別善於用人。他認為,在企業各種要素中,人是最可貴的。用人的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發展和效益。不會用人的企業家,不能算是一個好的企業家。卡內基不僅能發現和使用人才,而且能千方百計留住人才。在卡內基向鋼鐵業大規模進軍的時候,他四處搜羅人才,終於找到了兩位製造鋼鐵的奇才。

一位是年僅30歲的亞曆山大·霍利,有高超的製造鋼鐵技術,發明了酸性轉爐煉鋼法,這種方法是使設備和人員高效率運轉以求得最大效益,而在設備過時之前就將它廢棄,以便用新的技術水平更高的設備來取代;另一位是36歲的瓊斯,是霍利的助手,光是鋼鐵生產技術方麵的專利就有十幾項,並一手籌建了位於布羅多克地區的鋼鐵廠,被卡內基破格任命為廠長,給了他和當時美國總統同樣的年薪——25000美元。這兩個人才對於卡內基鋼鐵事業的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卡內基就是這樣,有才能者必受重用,不會因為此人有弱點就棄而不用,而是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一個人的長處,使他們更好地為企業工作。同時,這部分人因為得到信任,勢必會加倍努力來證明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卡內基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拿去,但隻要保留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之後,我們將是又一個鋼鐵大王。”

從傳統企業發展到現代企業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如何認識人才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信息、智力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人才則是企業的第一資本、第一資源。那麼,企業經營者如何用好人才呢?要用好人才,一定要堅持以下原則:用其所長,避其所短;量才適用,人盡其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明責授權,賞罰分明;珍惜時機,合理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