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鞋時,少年發現了一個能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機會。當時溫州柳市有很多供銷員在全國各地跑供銷,他們帶回了很多信息,由於國家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製,工廠賣出的都是整機,並且大多是成批量賣的,機器的一個零件壞了往往很難買到。具有商業頭腦的柳市手工業者抓住市場需求,把壞機器拆掉賣零件,不少先行者還開始製造機器零件,慢慢的,柳市出現了裝配作坊。16歲的他再也沉不住氣,他找了幾個朋友,一起四處借錢,最後在一個破屋子裏建起了一個作坊式的“求精”開關廠。
通過嚴把質量關,“求精”一路闖關,經過幾年的打拚,終於創出了“正泰”的牌子。正因為勤勞、吃苦,才使這個曾經飽受歧視的農村孩子,這個窮困潦倒的青年,這個走街串巷的小鞋匠,十年後聲名鵲起,不僅被譽為“溫州市改革開放十大風雲人物”,而且已經成為擁有幾十億資產的正泰集團董事長。他就是如今備受溫州人推崇、得到江澤民主席親自接見的南存輝。
其實,芸芸眾生之中,像南存輝這樣通過艱辛的創業,不斷地拚搏,改變自己人生和社會地位的人是很多的,邁克爾就是其中一位。
邁克爾出身貧寒,家境窮困潦倒。在從商以前,他曾是一家酒店的服務生,幹的就是替客人搬行李、擦車的活。
有一天,一輛豪華的勞斯萊斯轎車停在酒店門口,車主人吩咐一聲:“把車洗洗。”邁克爾那時剛剛中學畢業,還沒有見過世麵,從未見過這麼漂亮的車子,不免有幾分驚喜。他邊洗邊欣賞這輛車,擦完後,忍不住拉開車門,想上去享受一番。這時,正巧領班走了出來,“你在幹什麼?窮光蛋!”領班訓斥道,“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你這種人一輩子也不配坐勞斯萊斯!”
受辱的邁克爾從此發誓:“這一輩子我不但要坐上勞斯萊斯,還要擁有自己的勞斯萊斯!”他的決心是如此強烈,以至於這成了他人生的奮鬥目標。許多年以後,當他事業有成時,果然買了一部勞斯萊斯轎車!而成功的邁克爾,也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在現實中,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或因受宿命論的影響,凡事聽天由命;或因性格懦弱,習慣依賴他人;或因責任心太差,不敢承擔責任;或因惰性太強,好逸惡勞;或因缺乏理想,混日為生……總之,他們給自己定低調,遇事逃避,不敢為人之先,不敢轉變思路,而被一種消極心態所支配,不求進取。
而像南存輝、邁克爾這些從貧困中走出來的富翁們,即視貧困為動力,努力創業,用金錢和成功的事業來改變自己不幸的人生。對此,高普曾經說過:“並非每一次不幸都是災難,早年的逆境通常是一種幸運。與困難作鬥爭不僅磨煉了我們的人生,也為日後更為激烈的競爭準備了豐富的經驗。”
在溫商的眼中,貧困並不可怕,隻要你有一顆敢於吃苦,勇於創業的恒心,你就能掙到金錢,贏得財富,從而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