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賺錢,要有永不放棄的執著
商道精髓:
人人都想賺錢,但是溫商知道,賺錢沒有捷徑,隻有執著於賺錢,才能挖到金礦。
溫商認為,錢是活的東西,到處在飛,隻是人們看不到。所以,必須采取一套相應的戰略戰術,把錢引誘到自己的身邊。
賺錢沒有捷徑,最踏實、最牢靠的方法就是先從自己能做的工作做起,經過長年累月的努力,把錢積存起來,再擴展自己的事業。
要存錢,就不能講究麵子。有句話說“人因三缺而存錢。”哪三缺?缺義理,缺人情,缺應酬。有了這三缺,或許別人會說是小氣鬼,不會做人。可是,錢就是這樣積攢起來的。為了自己今後的事業,眼前的麵子又算得了什麼呢!
曾有一位精明的溫州青年,就是位理財的高手,他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一個人從25歲起每年存下1400元錢,這一點大多數人都是容易做到的。然後將這錢用於股票與房地產的投資,正常情況下,每年獲得20%的投資回報。如此堅持40年,他能積累多少財富呢?
這道題目難倒過不少人,通常的回答是最終財富的金額為20萬到80萬之間。但是依照財務學計算複利的公式,得出的數字是驚人的。到底是多少呢?你先坐穩了:1028.1萬元!一個眾人不敢想象的數字!這個神奇的數字表明,如果依照這種方式投資,等這人到了65歲時,就能成為一位千萬富翁。
為了賺錢,為了攢錢,溫州人的這種執著的精神的確讓人佩服。更多的時候他們的執著表現在經商的過程中,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他們都能堅強麵對,不言放棄,直到成功。
現任蘭州安通通訊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徐啟熙是來蘭州創業較早的溫商之一,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裏,徐啟熙從印刷行業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當時經營狀況並不是很理想,這對於年輕氣盛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挫折。這之後徐啟熙回到老家辦廠,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和壯大之後,他重新回到蘭州,準備東山再起。
可就在徐啟熙準備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大幹一場的時候,困難和挫折又再次降臨到了他的頭上。1995年,已經小有成就的徐啟熙遇到了資金難以回籠的困難,近80萬元的資金難以收回,這對他的打擊相當之大,徐啟熙幾乎到了身無分文的絕境。
“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站起來。”徐啟熙這樣說。憑借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他開始在蘭州東山再起。剛回到蘭州,徐啟熙先是嚐試著經營皮包生意。後來,有著敏銳市場洞察力的他開始覺察到通訊行業及其附帶行業所擁有的廣闊市場。於是,徐啟熙開始涉足到了一個當時看來是全新的行業。起先是做手機的電池、手機皮套等小型的經營,在經過一段時間對於市場的重新定位和自我壯大之後,1997年11月,徐啟熙開始經營手機店——安通通訊。安通通訊是在本行業內第一個投入大量資金去進行廣告宣傳的企業,也是本行業中規模較大、服務質量較好的一家公司。當時的他曾經自信地打出過“拒絕水貨”的宣傳口號,並且確實如此去做了。從零售到批發,從一家店到幾家店,徐啟熙這樣講:“我們的經營模式是以小帶大,多做小店,多做連鎖店,不做大店,以這樣的模式來降低我們自己的風險。因為小連鎖店式的經營風險小,幾乎是零風險的發展模式。”
現在,徐啟熙已經注冊了兩家公司,擁有多家經營店。無疑,今天的徐啟熙已經證明這種獨特經營思維是成功的。從他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到,一個成功商人所應該具備的條件:自信、執著和長遠的眼光。
溫商就屬於意誌堅定、不怕失敗和挫折的一類人,其中榮登中國首家排行榜的億萬富翁魯冠球就是著名的一位。
萬向總裁魯冠球兒時家境貧寒,他的父親在上海一家藥廠上班,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農村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初中畢業後,為了減輕父母沉重的生活負擔,魯冠球回家種地,過起了普通的農民生活。十四五歲本來是讀書的大好時光,告別學校的魯冠球是下了很大決心的,但他的內心很痛苦。魯冠球暗下決心,一定要出人頭地。
魯冠球明白,靠種莊稼永遠無法擺脫目前的困境,也不可能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於是,他決定離開浙江農村去上海闖蕩,想讓父親幫忙找些事做。但父親非但沒有給他找到工作,自己也很快退休回了老家。魯冠球感到很失望。怎麼辦呢?路畢竟要走下去啊,還回到那幾畝稻田裏?不!他一定要走出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後來,經人幫忙,魯冠球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此後,魯冠球就幹起了鐵匠。打鐵是非常辛苦的活,一個15歲的鄉下孩子起早貪黑地跟著大師傅掄鐵錘,一天到晚大汗淋漓,而工錢卻少得可憐。魯冠球卻非常滿足,他慶幸自己告別了修理地球的生活,有了一份不錯的職業。然而,命運往往喜歡捉弄人,就在魯冠球剛剛學成師滿,有望晉升工人時,遇上了三年困難時期,企業、機關精簡人員,他家在農村,自然被“下放”回家了。魯冠球感到自己又一次陷入了失意的境地。他知道,他必須尋找新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