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蘇州三元實驗住宅小區
三元實驗住宅小區(三元四村)位於蘇州市西北部,東臨交通幹道西環路,西與大運河公園相接,距新區中心不到一公裏,交通方便,環境幽靜。小區總用地16.77萬平方米。
規劃布局
新村建設根據國家對實驗住宅小區的要求,因地製宜,著意創造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小區。十字形的道路骨架將新村分為四個居住組團,主要商業服務設施設在主入口。
住宅組群采用院落式的布局手法,以前後三至四排住宅、左右二列為一組,結合地形采用住宅單元錯列、不等長拚接、點條結合和住宅入口南北相對朝院而置,形成了一大一小兩個相鄰的院落空間,其中大的院落為組團半公共活動空間,小的院落為半私密空間,從而使行列式布局起到了棍合式或周邊式布置所圍合成院落空間的效果。
小區主入口正對幹將中路,小區內的東西主幹道采用二塊板斷麵,路中央設置11m寬的綠化帶,它既與城市幹道取得協調,又能祖製外來機動車的隨意進人。並且入口處的成為幹將中路的對景。
新村內各居住組團隻設兩個出入口,四周其餘以建築、公建、圍牆與外界相隔,加強了對居住領域範圍的限定,自行車庫設在組團的主要出入口處或中部,方便居民使用。
公共服務設施
規劃將公共服務設施結合主入口沿河集中布置,入口的南側主要布置購物中心和農貿市場等商業服務設施,並將水麵引入建築,使水與建築相融後;入口的北側主要布置文化娛樂設施;購物中心、文化中心與雕塑構成了一個較大的社區廣場,為居民的交往、遊憩提供了聚集場所、幼兒園、托兒所在文化中心的西側,靠近主入口,接送方便。新村兩個組團設居委會,居委會結合自行車庫在組團入口處或中部設置,管理方便。
綠地組織
小區綠化以組團綠地和庭院綠化為主,綠地內設有相應的兒童老人活動設施和場地以及建築小品,各組團的綠化組織各有特點,它們通過道路和河流兩側綠化連結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特別是小區內東西向主幹道綠化帶,成為居民交往和活動的街心花園,並且它與城市綠地——大運河公園連成一體,有效地改善了小區的居住環境質量和小氣候。
6.成都棕北實驗住宅小區
棕北實驗住宅小區是國家確定的第二批試點小區,也是棕樹居住區中九個小區之一,位於成都市區南部,城市交通幹道紅星路南延線以西,東鄰成都科技大學新教學區,北靠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基地南部現有一家科研廠,西北部有科研住宅,以貫穿其間的南北向道路。
規劃布局
規劃根據基地環境條件,結合現有道路布置,小區級道路成“風車”型,設有四個居住組團和一個中心區。
住宅組群采用以行列式與轉角單元組合,或配以點式住宅,住宅的出入口南北相對而置,圍合成的半私密、半開敞的院落空間為基本組合體,圍繞組團綠地重複配置;並采用住宅組群基本組合體上下、左右錯開布置,點式住宅成組或呈曲折線狀穿插其間;同時,組合體根據地形及空間要求,采用不對稱、不等長布置,因地製宜,從而使組團內的半私密與半公共空間既相對獨立,各成係統,又互為一體,連成整體,形成有圍有合,豐富多彩的院落組合。每個居住組團均由四個單元組合體和六幢左右的點式住宅組成,西北組團內結合現狀,保留現有住宅一幢。
公共服務設施
小區商業服務設施在小區外圍道路、結合小區出入口設置,農貿市場結合科研廠設在小區的南部入口處,這樣居民使用順道,挑選機會多,又可兼顧相鄰住宅區和過往群眾使用,小區中心結合綠地、設有文化活動設施、小學、托幼、居委會等,擴大和充分利用了中心綠地。
各居住組團出入口處設置了自行車棚以及管理、保衛、郵電、存車等一體化的值班用房,使居民感到安全可靠。
道路交通
住宅區內道路不像以往行列式住宅四通八達,根據用地環境條件與居民主要出行活動流向,采用“風車”型骨架;每個組團隻設兩個出入口,其道路曲折,“通而不暢”進人院落的道路均采用盡端式布置,從而有效地阻止了車輛的穿行,自行車庫設在組群院落內,居民使用方便。
空間組織
小區十分注重住宅區空間層次的有效組織,組團內的半公共與半私密空間有機結合,組成了連續的院落和流動的空間,並通過道路綠化與中心綠地的公共活動空間緊密相連,使戶外空間層次有序,活動場地豐富,各類居民遊戲、休憩、交往各得其所。
住宅單體
住宅設計與建設改變了過去“剛性大”而“彈性小”的現象,使用新型建築材料和優化結構設計,使住戶能夠參與住宅的建設;體現住宅不是最終產品,而是住戶可以靈活改造和使用的商品。
7.唐山11號住宅小區
總體布局
新村布局從建立牢固的社會基層組織結構、密切鄰裏關係、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著手,充分利用原有地物,保留了基地內的兩片集中綠地,以“L”形小區道路為骨架,將新村劃分成六個居住組團,各組團之間上下和左右錯開布置,帶狀綠地橫貫小區中部,公共服務設施布置在小區主入口處,結構清楚,布局合理。
居住組團
組團布置充分借鑒和取意了我國傳統四合院的布置手法,將居住組團設計成內向院落式,對外封閉,對內開放,住宅組群以三排住宅,約35度套住宅為一組,住宅的出入口朝向內部庭園,其中中間兩幢住宅的出入口一南一北,一正一反設置,並且住宅隨出入口的位置前後相對交錯,從而形成一正一反、一大一小或相等的兩個院落,為居民提供了鄰裏交往的場所,居委會設在各組團入口處住宅的底層,隨時可以同居民取得聯係,便於管理和確保居住區的安全與寧靜。組團內的住宅由四、五、六層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