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綠化
小區綠地按“中心綠地”、“組團綠地或庭院綠地”和“房前屋後綠地”三個層次設置,點、線、麵相結合;中心綠地、組團綠地結合公建布置,形成公共和半公共活動空間或半私有空間。綠地內種植本地區生長旺盛、抗病性強的鄉土樹種及草皮為主,突出地方特色,以市樹(白臘)、市花(月季)、區花(西府海棠)與大片草皮相間配置;中心綠地內適當設置建築小品和兒童活動設施。綠地結合靈活多變的空間布局,從集中到分散。
空間層次
川府新村的空間按四個層次設置,即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密空間——私密空間。從新村中心的公共活動空間到各組團院落半公共和半私密空間,為鄰裏交往和各類居民活動提供了其如其分的活動場所。
住宅單體
新村住宅單體有磚混、內板外砌、升板三類多層結構體係的六種成套係列的住宅。
田川裏內板外砌係列住宅采用4.8m、6.0m開間,有效地解決了當前我國住宅設計中“低麵積標準與多空間劃分要求”的矛盾,適應了城市家庭入口的構成及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滿足了城市居民對住宅“大起居、小臥室”的要求。
園川裏台階式花園住宅保證每戶有一個花園平台,改善了居住功能,獲得了多姿的建築造型。
易川裏對傳統的地區常用五開間磚混結構住宅進行改進、完善和提高,將住宅的進深加大到11.16m,麵寬縮小到14.7m,調整平麵及空間布局,改穿過大廳增加了使用麵積。
貌川裏由13個柱網為5.7mx5.7m連網“麻花”型住宅連成一體的七層、帶有底層商店的升板式住宅組成,從而解決了天津舊區改造時施工場地狹窄和交通運輸困難的問題,同時,住宅的平麵布局適應性強,給規劃提供了周邊圍合空間布局的可能性。
4.無錫蘆莊小區
蘆莊住宅小區是國家第二批實驗小區之一,位於無錫市區南部邊緣,距市中心約7.5km。基地地勢平坦,南臨交通幹道——金城西路,交通方便,環境幽雅。小區的主幹道和工程管線已先行施工完成。
基地由於被自然村莊、河流分隔,並有220kV高壓線由西北向從小區的東部縱貫而過,造成了小區建設用地的破碎。
總體布局
小區規劃著意從建立良好的居住環境出發,針對用地現狀中村莊、河流、高壓線等特定因素和條件,采用組團式結構對新村進行功能和用地組織;以道路為骨架,規劃布置東、南、西、北四個住宅組團;主要公共服務設施設在小區的南部。
居住組團
四個組團的布局形態各俱特色。北組團采用公共服務設施與住宅結合布置的處理手法,沿街底層設置商業服務設施,上層為住宅,組團東側緊緊圍繞文化活動廣場布置住宅群體。豐富了小區入口的空間層次,供托了新村主入口的生活氣息,並具有鮮明的空間導向性。
東組團的東部結220kV高壓線走廊下,因地製宜地布置了小遊園。住宅布置結合地形,以錯列的行列式為基調,使其與小遊園的空間環境有機地協調和結合起來。
西組團結合已建成的道路骨架和工程管線的狀況,住宅布置以錯列的行列式為基本形式點條結合,南北入口相對而置,使之圍合成較為封閉的院落和向心式空間效果,取得了周邊式布局的空間效應。沿街設置的點式和鋸齒形住宅,豐富了城市景觀。
公共服務設施
與居民生活服務密切相關的商業項目,在小區主入口結合住宅沿街布置,方便居民上下班順路購物,並可兼顧街上過往行人。托兒所、幼兒園在主入口過橋的轉角處沿河南側布置,符合人流的主要方向,幼兒接送方便,從而使居民的一次出行,可以完成多項事情。小學設在南部較獨立的地段上,服務半徑小,方便學生上學,不影響居住區的居住安靜,並且充分利用了三角地布置運動場。居委會等基層服務設施,結合每個居住組團的出入口布置,自行車庫結合住宅組團,采取人防工程、獨立集中式車庫、住宅底層車庫和位於院落盡端的分散式車庫等多種形式布置,居民能就近、方便存取車。主入口處的住宅底層商業道路交通新村北出入口主要供自行車和步行人流使用,機動車由小區西側的幹道進出,從而使機動車和人流、自行車交通作適當的分離,每個組團隻設有兩個出。
綠化係統,
新村綠化以小遊園為中心、道路綠化為網絡,組團綠化為重點,點線麵融為一體的綠化體係。規劃將220kV高壓走廊下的防護用地開辟為小區遊園綠地,引入水體,種樹植花,修築曲徑,並建有亭台建築小品,充分利用了土地和美化了環境。根據住宅建築的布局,在各組團中設立小塊綠地;南北入口相對設置的住宅群形成院落小庭。道路、河流兩側的綠化將小遊園、組團綠地、院落專用綠地和宅旁綠化連接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