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優生優育篇——孕期保健(3 / 3)

警戒信號是:①胎心率小於120次每分或大於160次每分,且不規律,連續聽3至4分不見好轉,甚至由強轉弱;②反複數胎動小幹3次每小時或小於30次每12小時,或胎動明顯活躍,繼而胎動減少或停止③宮高停止增長,腹圍反而縮小達厘米以上。警戒信號雖也是入院掛號,但它預示著胎兒宮內窘迫,情況危急,須馬上入院檢查搶救。

實行圍產期夫婦監護,以家庭為保健單元,發揮夫婦雙方的積極性,采取數胎動、聽胎心和測量宮高的方法,綜合分析,對胎兒隨時進行監護是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應予提倡和普及。

五、妊娠後期發生哪些情況要及時就醫

妊娠後期,由於胎兒的不斷增大,孕婦出現種種生理改變。同時,也可能會罹患多種與妊娠有關的疾病。有的孕婦由於缺乏衛生保健知識,把某些病理變化當作生理現象,遲遲不去醫院檢查,其結果耽誤了治療,甚至發生了意外。那麼,妊娠後期出現哪些情況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呢?

(1)嚴重浮腫。在正常情況下,妊娠後期可因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而引起輕度下肢浮腫。但是,如果下肢浮腫過重,甚至麵部和手部也出現浮腫,且伴頭痛、嘔吐等症狀,就要警惕妊娠中毒症。

(2)頭痛。妊娠後期,如果突然出現頭痛,常常要警惕癲癇的先兆,特別是血壓升高和浮腫嚴重的孕婦。

(3)尿頻尿急尿痛。增大的子宮壓迫膀胱,使其容量減少,小便次數增多這屬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同時伴有畏寒、發熱、尿急、尿痛等症狀,則要考慮是否發生了尿路感染,應及時檢查。

(4)腹痛。懷孕6個月以後,若外傷、負重、同房後,突然出現腹部劇烈疼痛,伴有或沒有陰道出血,多為胎盤早期剝離,這是產科常見的急症。另外,也可產生腹痛,但其特點是有規則,一般每隔5至10分鍾有一次腹痛,有的可見一些帶有血性的白帶排出。

(5)心慌氣促。妊娠後期,子宮增大,由於限製了隔肌的正常活動,可以出現心跳加快和行動不便。但若是發生嚴重的心慌、氣促、不能平臥等症狀,往往是發生了心髒病,或原有心髒病,現病情加重,須及時就醫。

(6)出血。妊娠後期的陰道出血,常見有前置胎盤與胎盤早剝,但也可出血。凡有陰道流血,都要去醫院檢查。

六、自我預防過期妊娠——刺激乳房

法國研究人員埃利奧特等人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從妊娠的第29周起,對孕婦施行適當的乳房人工刺激可以有效地刺激子宮收縮,防止過期妊娠的發生,起到催產作用。他們認為:孕婦在妊娠早期即有每分鍾約一次的子宮收縮,但宮腔內壓力不明顯。妊娠30周以後,子宮收縮造成的宮腔內壓力明顯增高,收縮頻率也增高。從第39周開始施行乳房刺激,可使子宮受到子宮外神經的刺激而產生子宮收縮,從而起到催產作用,有效地防止過期妊娠的發生。

人工刺激乳房的方法很簡單,一般有以下四種:(1)撫摸乳房。孕婦自己或由其丈夫按摩、撫摸乳房,每次5至10分鍾,1日2次。(2)熱敷。以熱毛巾(不可過燙)濕敷乳房,或用熱水袋貼敷乳房,每次10至15分鍾,1日3次。(3)使用吸乳器吸乳房,吸引乳頭或其他部位均可,一次可吸幾個部位,1日2至3次;每次10至15分鍾。(4)佩戴豐乳器。豐乳器具有溫良的刺激乳房作用,但應選擇稍大些的型號,以免影響乳房的正常膨大。

人工刺激乳房一般應從妊娠第29周開始或稍早些,不可隨意間斷。同時要注意衛生,如人工按摩前要淨手,使用器械要洗淨、消毒,以免汙染乳房而導致乳腺炎的發生。

七、形形色色的妊娠皮膚病

妊娠期間,由於機體內環境的改變,皮膚可以出現某些生理改變,但也易罹患形形色色的皮膚病。常見的妊娠期皮膚病有:

(1)皮膚瘙癢症。約占孕婦的18%,表現為皮膚瘙癢不適。常因產生了不正常或過多的黃體酮,導致皮膚過敏所致。一般不需治療。

(2)妊娠癢疹。多發生在妊娠的3至4月,但有時發生在妊娠的最後1周,在產後3周內皮疹即可消退。表現為軀幹上部、胳膊、大腿等處出現散在的、綠豆大小的結節或丘疹,劇癢,尤以夜間嚴重。瘙癢難忍者。

(3)妊娠皰疹。多見於妊娠4至5月,表現為四肢、手足、頭部出現紅斑、水皰,以至大皰,皰破後結痂,伴發熱及劇烈瘙癢。22%患者在妊娠8至9月自行消退,多數人產後3個月恢複正常。治療可用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抗組織胺藥物。

(4)妊娠多形疹。多發生在妊娠末期(第35至40周),44%出現水皰,症狀多在腹部妊娠紋處出現丘疹、斑塊、多環狀風疹塊或水皰,不需要特殊治療,對症搽點止癢藥則可。

(5)妊娠期念珠菌性陰道炎。表現白帶增多,陰道有黃色排出物和灰白色膜,外陰瘙癢難忍。治療上可用製黴菌素栓劑或外搽1至2%龍膽紫。

(6)皰疹樣膿皰病。常發生在妊娠的最後3個月,表現為成群小膿皰,膿皰周圍紅暈,膿皰排列呈環形以後幹而結痂,同時,有一批新的膿皰,圍繞斑片邊緣出現,有時可伴寒戰發熱、嘔吐腹瀉,嚴重可致敗血症,必須及時就醫治療。

(7)妊娠期瘙癢性毛囊炎。較為少見,多發生在妊娠的4至9月,產後2周內可消退,表現為毛囊紅斑丘疹,或多發性毛囊小膿皰,分布於肩、背、臀部、腹部和大腿,可用10%過氧化苯和10%氫化可的鬆外搽。

八、妊娠水腫的食療法

妊娠水腫一般發生在懷孕6個月以後,主要是由於胎兒增大、羊水增多,子宮體壓迫下肢血管,使下肢血液回流不暢及脈壓增高而引起雙下肢水腫,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及母親的健康都不利。如果下肢水腫經常用利尿藥治療,很容易影響胎兒神經係統的發育。因此,最好的辦法是通過休息,配合飲食療法來消除水腫。下麵是一些簡便易行的食療消腫方法。

(1)冬瓜皮60克,水燈草30克,玉米須30克。水煎,代茶飲用。

(2)取250克活鯉魚一條,去鱗與內髒,赤小豆60克。同放砂鍋中慢火燉爛,趁熱吃,每天1次,連吃3至5天。

(3)大蒜、黑豆、紅糖各50克,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即可服食,每天1次,連吃5次。

(4)鮮冬瓜皮20克,赤小豆50克,洗淨後一並煮湯內服,每天2次,連服7天。

(5)糯米糠、小麥芽等量,磨成粉做團子(約25克重),蒸熟食之,每天吃3至5個,連吃7天。

(6)冬瓜皮30克,赤小豆、扁豆各10克,炒糯仁12克,砂仁6克,水煎服,每天1劑。

(7)玉米須、薏苡仁各50克,洗淨後加水煎煮,代茶飲之,連飲5至7天。(8)冬瓜150克洗淨切塊,放淸水中燉,每天2次,當菜吃,

(9)取250克的活鯉魚一條,去內髒,加黑木耳30克及適量水、鹽、油煮熟吃,每隔5天吃1次。

(10)蜂蜜與冬瓜汁各50毫克,調勻後1次飲服,每天早晚各1次,連脤7天。

(11)赤小豆200克,活鯉魚一條(去內髒)、陳皮10克,蒜頭1個,用水煮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