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優生優育篇——妊娠與優生(3 / 3)

(6)腎炎。婦女懷孕後,胎兒的代謝產物要通過母體的腎髒排出,這就加重了腎髒的負擔。婦女懷孕後腎髒工作量要超過平時的50%以上,病情也隨妊娠的進展而逐漸加重。患急性腎炎的孕婦還可能引起流產或早產,妊娠中毒症的發生率也明顯增加。腎炎病人的治療用藥,也會給胎兒帶來危害。所以,患腎炎的婦女一定要待病愈後才能考慮生育。

(7)精神病。患精神病的婦女生活上往往不能自理,如懷孕可能引起新的心理刺激,使舊病複發。未經徹底治愈的精神病人婚育給家庭和社會都可帶來嚴重問題。另外,不少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可影響胎兒的大腦和智力的發育。所以,患有精神病的婦女不要生育。

(8)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懷孕後,基礎代謝增高,分娩後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誘發甲狀腺危象。另外,抗甲狀腺藥物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直接影響新生兒的甲狀腺功能。故甲亢病人一般不宜生育。

(9)有胎史。葡萄胎是受精卵異常所引起的一種良性腫瘤,但有10至15%的人可能惡變成惡性葡萄胎或絨毛膜上皮癌。當葡萄胎刮宮術後短期再次妊娠,容易與葡萄胎惡變發生混淆。因此,刮宮術後至少應堅持避孕2年。

六、糖尿病和妊娠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多尿、多食、消瘦、尿糖和高血糖。其發病率國內約為1至2%。根據患者的發病年齡、時間以及體內胰島素分泌情況,可將本病分為若幹類,其中,以I型、I型和妊娠糖尿病三種較為多見,某些妊娠糖尿病發病率又隨分娩次數而增加。在胰島素發現之前,糖尿病的死亡率相當高,女性患者能受孕或順利度過孕期和分娩期的機會也很小。自從合理應用胰島素之後,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能懷孕,並能比較安全地度過妊娠期和分娩期。茲將臨床工作中患者最關心的幾個問題作一概括的解釋。

(1)患有糖尿病可以生育嗎?糖尿病可引起全身各係統代謝和功能的異常。患者的生育能力往往受到影響,即便懷了孕,發生流產、死產的機會也多。但隻要能良好地控製病情,多數病人是可以受孕的;懷孕以後,也不必做人工流產或引產手術。無論從醫學還是從法律的角度,糖尿病患者生育都是允許的。

(2)糖尿病會遺傳給後代嗎?已經證明,糖尿病是可以遺傳的。有人對9000例糖尿病患者的家族史作了詳細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其後代的患病率為19%,就是說,每100名糖尿病患者中約有2名會遺傳給後代;糖尿病遺傳的可能性比大得多,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其子女至有糖耐量的異常。因此,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不必為子後代的健康過多擔憂;而糖尿病患者在決定生育之前,應該比較慎重地考慮本病的遺傳問題,做出合理的選擇。

(3)糖尿病患者懷孕後對母子有何影響至糖尿病本身對孕婦和胎兒、新生兒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而且懷孕之後內分泌係統的改變,使原有的糖尿病也會受到更大的衝擊。對孕婦來講,發生腎盂腎炎、羊水過多等並發症的機會也增多;在胎兒新生兒方麵,則可能伴有先天性畸形巨大兒、新生兒窒息、呼吸窘迫綜合征以及低血糖等。由此可見,與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妊娠後其母嬰要冒更大的風險,如果能遵照醫囑將血糖控製在理想的水平,並得到嚴密合理的監測和治療,母嬰的安全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因此患者既不可對此掉以輕心,也沒有必要為此憂心忡忡。

(4)糖尿病患者受孕後應注意什麼問題至糖尿病患者如果希望生育,應先征求糖尿病專科和產科醫師的意見,力爭選擇合適的時間懷孕;懷孕後應在醫生和營養師共同指導下,合理地控製飲食,安排好作息時間,調整好胰島素的用量。應定期作門診檢查。在懷孕7個月之內,應每月檢查;7至8個月之間應每半月去醫院複查1次;自懷孕9個月開始,最好能住進醫院,以便做必要的檢查和圍產監護。患者不能怕麻煩而拒絕檢查,更不能拒用胰島素或自作主張,自行其事,應以積極的態度配合醫生的監護和治療。至於是不是要提前結束妊娠,要不要作剖腹產等問題,病人沒有必要操心太多,要相信糖尿病專家和產科醫生會做出合理的選擇,采取有效的措施,確保母子平安。

七、佝僂病預防應在孕期

佝僂病是小兒常見病,國內發病率統計約占30至40%。重者可出現雞胸、羅圈腿等現象,發育比一般孩子慢,抵抗力也差。目前佝僂病防治工作都在出生後針對兒童進行,但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佝僂病的預防應在孕期針對孕婦進行。

孕婦普遍缺鈣

近3年來,我們對孕婦孕期中缺鈣的症狀表現與小兒佝僂病的關係進行了係列觀察。檢查了孕婦後期及育齡女性的血鈣50例,分組對比結果,血鈣偏低、孕中後期小腿抽筋的200例孕婦其分娩後的小兒患佝僂病者達70%,而且體征明顯,如雞胸、“0”型腿(中、重度佝僂病)較多。對30例孕期抽筋的產婦進行產後隨訪,在幼兒1歲和15歲時檢查並了解症狀,凡是孕期抽筋頻繁者分娩的幼兒佝僂病也較重,孕期無抽筋曆史者分娩後的幼兒無佝僂病或是僅有輕度的佝僂病。

另隨訪200例孕期未發生抽筋的孕婦,分娩後小兒患佝僂病者僅占30%,而且症狀及體征表現輕微。

對新生兒左腕關節拍片50例,結果發現50%的新生兒出生時就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性缺鈣現象。隻有孕期鈣供應充足,孕婦體內胎兒的鈣有儲存,新生兒的骨骼鈣化和牙齒才能形成,有利於正常生長發育。

我國居民飲食中鈣的攝入量與實際需求相距甚大,晚期孕婦日攝入量不足應攝入量的一半。我國多數人以素食為主,植物性食物的鈣受草酸、腐殖酸的幹擾不易被人體吸收。同時妊娠後期胎兒生長發育迅速,維生素D需量增多,足月兒所需鈣質的80%是母親供給。另一個原因是孕婦在後期活動不便,在室外活動的機會少,陽光照射不足,維生素D合成過少,這樣也造成了孕婦普遍缺鈣。

佝僂病的預防方法

引起佝僂病的原因,不僅在於吃的鈣少,而且在於維生素D的缺乏。維生素D能把吃進去的鈣從腸道吸收到血液裏,再由血循環送到骨端,滿足骨的生長發育。單純吃鈣片腸道吸收少,多從大便排出,故血鈣的水平偏低,吸收的鈣也就少了。所以,預防佝僂病,在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同時,還要服維生素D或魚肝油。維生素D來源於植物和動物。植物性來源如花生油、棉花籽油等不能被人體所吸收,須經紫外線照射後變為可被人體吸收的麥角骨化醇,就是維生素認。動物性來源如動物的肝髒、奶油、蛋類、魚子等,均含有骨化醇,就是維生素D。

必須先經肝髒後經腎髒再行氧化,經血循環作用於腸及骨等處發揮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孕婦後期多在室外活動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能使皮膚裏的麥角膽固醇和去氫膽固醇轉變成維生素D。同時多吃蚌殼及蟹類、牛奶或乳製品食物等。隻有解決了孕期缺鈣和維生素D的問題,才能預防佝僂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