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優生優育篇——妊娠與優生(2 / 3)

三、孕婦情緒影響胎兒心身健康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學心理學的普及,人們發現情緒影響健康的證據已愈來愈多。關於孕婦的情緒對_幾心身健康的影響,必將日見受到重視。

研究表明,胎兒在母體內,除了母親的營養、疾病、用藥等情況可影響胎兒的發育外,母親的心理狀態尤其是情緒的變化,直接地影響著胎兒的心身健康。

婦女在懷孕期間,母親和胎兒之間雖然沒有神經直接聯係,但血液中的化學物質是相互溝通的。由母親的情緒變化,直接激起植物神經係統活動的變化,釋放出乙酰膽堿或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經胎盤臍帶而達於胎兒,影響其發育。如果孕婦心情愉快、情緒穩定,胎兒在子宮內就能正常而有規律地活動和發育;倘若孕婦心情煩亂、焦慮優鬱、緊張恐懼或嬌嗔激動,就會使胎兒的活動頻率和強度增加,有時甚至達到正常胎動的10倍左右。這種活動可能貫穿於整個胎兒期。

由於胎兒長期不安,體力消耗過多,就會影響其心身的正常發育,甚至造成早產或難產。胎兒出生後,也常表現瘦小體弱,情緒不穩,少睡多動,個性怪癖,智能低下,自我控製能力差,社會適應不良等現象。曾有資料報告:戰爭年代出生的胎兒,由於該時期的不安定生活和家破人亡的心理創傷,可使神經係統畸形發生率高達65%。如果孕婦生活在平靜、愉快的環境裏,那麼胎兒的優生率就較高。因此,孕婦必須“謹守禮儀,清心養性”,《婦人秘科》中說:“受胎之後,喜怒哀樂,莫敢不慎。”

為了胎兒的健康發育,孕婦除需適度的休息和合理的營養外,必須正確地對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既不為非原則的無端瑣事而憂慮焦躁,也不因個人的得失和意氣而幹擾激動,盡量保持良好而穩定的情緒,以促進未來“小天使”的心身健康。

四、農藥優生優育的大敵

近幾年來研究發現,農藥對優生優育的危害越來越大。首先,婦女妊娠期或分娩期接觸農藥等化學物品,容易發生流產、早產、死胎和先天性畸形。農藥攝入母體後,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基因正常控製過程發生轉向或胎兒生長遲緩,即在妊娠某一階段未能達到正常發育水平,從而造成先天畸形,出現結構或功能異常,嚴重的可使胎兒發育完全停止,發生流產、早產或死胎;其次,蔬菜、水果在生長過程中,為了防治病蟲害,多次施用農藥,小兒通過大量攝取蔬菜、水果,殘留農藥進入體內;住宅、庭院噴灑殺蟲劑,汙染環境,均可引起小兒慢性蓄積中毒。

為何農藥對小兒的危害特別大呢?原因是:①兒童攝入量大。兒童y蘋果等水果的消耗量較成人大,按體重計算攝入量更大,童的神經係統和免疫功能未完善,肝髒的代謝和解毒功能較差,特別容易受農藥的損害;②小兒處於生長發育期,生長迅速的細胞較成人的細胞更易受致癌農藥的影響。

農藥對小兒的危害主要表現在:①容易患白血病。調查表明,我國農村中40至50%的兒童白血病患者,其發病誘因或直接原因便是包括農藥在內的化學物質。國外已把“農藥白血病”列為當今十大“文明病”之一。②易患粗脖子病即甲狀腺腫大。水果皮中含有一種叫類黃酮的物質,它專為花果提供植物色素。類黃酮進入胃腸道後,在農藥和細菌的作用下,會分解產生二羥苯甲酸和阿魏酸,後者具有強烈的抑製甲狀腺功能的作用,吃水果不削皮久而久之就會引起甲狀腺腫大。

預防農藥危害小兒健康應注意以下幾方麵:①婦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避免接觸農藥製品;②住宅和庭院不要用農藥作殺蟲劑、滅蚊蠅劑進行噴灑;③吃水果一定要削皮。水果的殘留農藥主要集中在表皮,如施樂果後,殘留農藥的60%在表皮部分,因此吃水果不削皮是農藥進入小兒體內的主要途徑之一,應當引起高度警惕。不能去皮的水果、蔬菜,應在清水中反複衝洗。據測定,在水龍頭下淋洗1分鍾就能清除蘋果中52%的殘留農藥。若水中加入適量的中性洗滌劑,可進一步提高殘留農藥的清除率。

五、婦女患哪些疾病不宜懷孕

一對青年男女結合之後,都想生一個聰明活潑的寶寶。但是,婦女患有下列疾病,就不適於懷孕。

(1)心髒病。孕婦從妊娠的第三四個月開始,血容量就會逐漸增加,到妊娠32周後達到最高峰,比正常人要多30%以上。血液總量增加,心髒負擔勢必加重,心髒的工作量要比未孕之前增加25%。另外,隨著妊娠月份的加大,子宮逐漸膨大上升,使心髒處於受擠壓的不利地位。已患有嚴重風濕性心髒病、二尖瓣狹窄、心肌炎等的心髒,就不能負擔上述變化。到了妊娠晚期,特別是分娩時產婦要用力屏氣,胎兒、胎盤娩出後子宮驟然縮小,腹壓突然降低,血液循環迅速變化,可以導致心力衰竭。此外,還會影響胎兒的血液供應,使胎兒發生缺氧,造成宮內窒息而死亡。患有心髒病的婦女產後哺$、撫育嬰兒等勞累也會對心髒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凡患有心病的婦女,最好先請醫生檢查後,再決定是否生育。

(2)高血壓。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的孕婦在妊娠第24周後,約有60%的人表現為血壓進行性增高,而且越近產期血壓越高,因而很容易發生癲癇、腦溢血和妊娠中毒症,給孕婦和嬰兒都帶來生命危險。因此,患有高血壓病的婦女應經醫生檢查後方可懷孕,懷孕後也要有醫生隨時觀察。

(3)重度貧血。懷孕以後,血紅蛋白含量相對減少,常常造成妊娠期的血液稀釋現象,即所謂“妊娠生理性貧血”。同時,妊娠期胎兒、胎盤的發育及子宮的生長都需要大量鐵質,而惡心、嘔吐以及食欲不振等妊娠反應,加上孕期胃酸常過低均可影響鐵質的攝入,容易產生缺鐵性貧血。由於上述變化,貧血的婦女在懷孕後可使貧血加重,出現頭昏眼花、心慌氣喘、疲乏無力等症狀。貧血還會使胎兒的營養和氧供應不足,導致胎兒發育不良,嚴重者可引起流產、早產,或在分娩時導致宮縮無力而發生難產。所以,血紅蛋白在8克%以下的婦女在糾正貧血後再懷孕,較為適宜。

(4)肺結核。患有肺結核的婦女懷孕以後,母體要消耗大量的營養供養胎兒,同時孕婦新陳代謝加強,鈣的消耗量增多,必然影響結核病灶的鈣化愈合。而孕婦分娩時,肺組織擴張,易造成肺結核病變的播散。還有,孕婦服用的一些抗癆藥物也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導致胎兒發育不良甚至畸胎。因此,患有肺結核的婦女必須在治愈2年後才能恢複生育。

(5)肝炎。婦女懷孕後在妊娠早期可能發生嚴重的妊娠反應,如厭食、惡心、嘔吐、頭暈等,這些均不利於肝病的恢複。母體的新陳代謝增加,更加重了肝髒的負擔。特別是乙型肝炎的孕婦,其病毒還可通過胎盤或分娩過程等途徑傳播給胎兒。另外,肝炎孕婦還可發生流產、早產、死胎以及嬰兒先天性畸形。因此,患肝炎的婦女在沒有治愈之前不宜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