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諱言,性病的陰線再次籠罩華夏大地。過去列入性病的病種隻有梅毒、淋病、軟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稱為“經典性病”。近年來隨著國際交往的頻繁,性行為的混亂,性病的範疇已包括艾滋病在內的20餘種疾病,稱之為“第二代性病”。
19H年,世界衛生組織常務理事會提出凡是與性接觸關係密切的傳染性疾病或類似性行為的傳染性疾病,統稱為“性傳播疾病”,譯音縮寫為“TD”。過去屬於婦科病的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按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也歸納為性傳播疾病。現將由性傳播感染的幾種陰道炎及防治對策簡介如下。
淋菌性陰道炎
這是由奈瑟氏淋病雙球菌感染女性陰道,通過混亂不潔的性交引起的一種性病陰道炎。患者的陰道、子宮頸常淋病雙球菌,或其性配偶的尿道、龜頭潛匿有淋球菌,混亂不潔的性行為是主要傳播感染途徑。也有少數未婚女青年患淋菌性陰道炎,可能與借穿感染球菌患者的衣裙或使用球菌汙染的浴盆、馬桶等間接感染有關。青春期少女陰道粘膜抵抗力低且薄弱,極易染上淋病雙球菌,成為與性行為無關的無辜受害者。
受淋球菌感染的女性經過4至7天左右的潛伏期後,出現下腹部疼痛,同時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膿性白帶,陰道口紅腫疼痛;尿道奇癢,排尿疼痛伴尿意不盡感;嚴重時有明顯膀胱刺激症狀,如尿頻、尿急、尿少、尿痛等。這一點需和“蜜月性膀胱炎”、尿路感染相區別。此類泌尿係統疾病尿常規檢驗白細胞為陽性,白帶塗片檢驗查不到淋病雙球菌。
治療淋菌性陰道炎,可以四環素類和紅黴素為首選特效藥,患者必須及時就診治療,用藥2周以上,治療越徹底越好。倘若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可轉為慢性淋病,隨著病程發展,使子宮頸、輸卵管、子宮內膜等內生殖器發生纏綿難愈的炎症。故防範淋菌性陰道炎,注意潔身自重和樹立健康的貞操觀為當務之急。少女應注意生理衛生,洗澡要洗淋浴。婚前男女雙方都要做健康檢查,發現一方為潛有淋球菌的“帶菌者”,應治愈後再結婚。婚後如一方患有淋病,要夫妻同檢同治,暫停性生活。
滴蟲性陰道炎
這是由陰道毛滴蟲感染傳播的一種性病。其傳播途徑有兩種:一是通過混亂不潔的性行為,男性泌尿生殖器潛有毛滴蟲直接傳染給女方;二是和有毛滴蟲病的人同盆共浴,共用浴巾,或女人之間換穿內褲、遊泳衣而間接傳染。
滴蟲性陰道炎的突出症狀是,白帶顯著增多,呈高粱米湯色或灰黃色,帶有泡沫,異臭;陰道和外陰瘙癢,有時奇癢難忍;如果尿道、膀胱也受到感染,還會有尿頻、腹部下墜及腰酸等症狀。化驗白帶時,在顯微鏡下能看到遊動的陰道毛滴蟲。
治療滴蟲性陰道炎可用滴維淨片,每晚1至2片塞入陰道後,10天為一療程;亦可用蛇床子、苦參、百部、花椒、明礬各15克,煎水洗滌外陰,每晚1次。口服滅滴靈,每次0.2克,1日3次,7天為一療程,療效頗佳。預防滴蟲性陰道炎,一要潔身自重,二要講究性器官和性生活衛生,三要獨用浴盆、浴中,內褲要常洗常換。配偶如染有滴蟲,也要同治。
嗜血杆菌性陰道炎
這是由陰道內的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嗜血杆菌是一種很小的革蘭氏陰性杆菌,陰道受其感染後流出有臭味的白色汙濁分泌物,伴有陰道瘙癢和燒約感。陰道分泌物塗片經革蘭氏染色,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視野裏有大量的上皮細胞和附著在細胞表麵的革蘭氏陰性杆菌,依此與滴蟲性陰道炎相鑒別。
臨床檢驗發現,此種陰道炎婦女的配偶有79%的人尿道中有陰道嗜血杆菌。性史谘詢表明,嗜血杆菌重複感染同混亂的性行為有密切關係,這說明本病是通過不潔的性交和類似性行為感染傳播的,學者把嗜血杆菌性陰道炎列入性病的範疇。
治療嗜血杆菌性陰道炎,用氨基青黴素每天2克,或使用滅滴靈每天1克,醫囑持續治療一周,有顯著療效。防範嗜血杆菌性陰道炎與預防其他性傳播疾病一樣,要檢驗其性配偶有無帶菌,如有也應及時治療。夫妻在治療期間應暫停性生活或戴避孕套性交。
黴菌性陰道炎
又稱黴菌陰道病。病原微生物為黴菌,通過淫亂的性行為和性親昵直接傳染。特別是妊娠期性不潔或患糖尿病的婦女,經常穿緊襠的尼龍內褲、牛仔褲的婦女,長期使用抗生素的婦女,最容易感染此種陰道炎。
得了黴菌性陰道炎以後,白帶增多,呈豆渣樣或凝乳狀,陰唇陰道常有一種白膜樣分泌物,不易拭掉,陰道和外陰部刺癢難忍,甚至影響工作和睡眠。確診此種性病,隻需化驗白帶找到黴菌就可以了。
治療黴菌性陰道炎,可用碳酸氫納20至40克,兌水到1000毫升,配成2至4%蘇打溶液,衝洗外陰和陰道,洗滌後塗1至2%紫藥水,每周1至2次,4至6次為一療程。也可用製黴菌素藥片塞於陰道內,每次1片,隔日塞藥1次,5次為一療程。預防之策為注意性的保健,養成每晚洗滌會陰、勤換內褲的
習慣。尼龍褲子透氣性差,如改穿棉織三角內褲並襯以“舒樂淨”衛生藥墊,更有預防保健作用。
白色念珠菌性陰道炎
這是由酵母真菌一一白色念珠感染的一種陰道炎。這種病不但能通過性交傳染給配偶引起念珠菌性龜頭包皮炎,還可以通過產道傳染給初生嬰兒,是殃及兩代人的一種性傳播病。外陰瘙癢和排出水樣或幹酪樣白帶是其典型症狀,多發於患糖尿病、腫瘤、白血病或服避孕藥、長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的婦女。
治療此種陰道炎,可於洗淨會陰陰道後,用廬山黴素泡騰片塞入陰道1片,每晚1次,10至15次為一療程。選用殺念珠菌素片或膏劑也有特效。防範之舉為積極治療糖尿病等疾病,不要濫用激素、抗生素,潔身自重避免性亂交。
十四、胎傳梅毒危及胎兒
胎傳梅毒亦稱先天梅毒,是梅毒螺旋體經過胎盤傳染下一代的非遺傳性疾病。解放前,本病比較常見。
解放後,經過大力防治,收到顯著成效。但近幾年來,在某些地方又出現了梅毒魔影,似有死灰複燃之勢。這些新的梅毒患者大多是青年男女,正當生育年齡由於梅毒早期症狀輕微,患者羞於啟齒,遲不就醫,這樣胎傳梅毒就會重新出現,值得憂慮。
梅毒對妊娠的影響
婦女感染梅毒後仍然可以生育。梅毒螺旋體可經由母體胎盤感染胎兒,形成胎傳梅毒。如患梅毒孕婦在孕期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及時,則絕大部分胎兒遭受感染,發生不良後果。梅毒感染胎兒時間是在懷孕四個月以後。這時胎盤絨毛上皮中的合體細胞逐漸退化,易受梅毒螺旋體侵襲,在胎盤內形成病灶損壞絨毛進入胎兒體內。病原體還可沿臍靜脈及周圍淋巴間隙到達胎兒循環而發生梅毒病變。
受感染胎盤常發生多發性小動脈炎,形成閉塞、壞死使胎兒缺氧夭亡。孕婦感染梅毒時間愈短,產生胎傳梅毒兒的機會越多。以致有些早期梅毒(感染期四年以內)孕婦連續二三胎發生流產、早產或死胎。有“喜”不能得子,希望變成失望。隨著妊娠次數增加,梅毒抗體水平相對性提高,每次妊娠月數能夠逐漸延長,最後產出足月梅毒胎兒,而梅毒兒們的命運同樣是可悲的。晚期梅毒孕婦(感染梅毒四年以上)能生出外觀健康、但以後發出胎傳梅毒症狀的胎兒,亦有可能為正常而幸存。根據既往文獻報告,梅毒孕婦能夠得到正常胎兒者僅占4%至25%。
胎傳梅毒兒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