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言
第三卷曆敘小世界,所以顯著之由。小世界有有形之顯著,有無形之顯著。觀於有形之顯著,可以知造物自然之妙,觀於無形之顯著,可以知天人一致之精。小世界之形,後於天地,小於天地。小世界之理,先於兩間,廣於兩間。蓋因大世界有邊際,小世界無邊際;大世界之理有起滅,小世界之理有起無滅故也,然亦未嚐非無起無滅。
人生原始圖說
天地,大世界也。人身,小世界也。大世界未有之先,先有六品無形之理,後有六品有形之象。小世界之有也,先有六品有形之象,後有六品無形之理,大世界先無形而後有形者,由理而達於氣也。小世界先有形而後無形者,由氣而還於理也。其有形者,起於一點,乃先天性理所餘,而成其為溟渣者也。天下萬世人生之根種也。自阿丹秉四行之精萃結聚成身,而此一點即寓之於其身,及阿丹生子蔭孫,而此一點流派於千萬無算之身。夫千萬元算之身,必有千萬無算之一點,而此千萬元算之一點,又非自阿丹之一點,變化繁衍以出者也。緣夫先天性理之世,凡有一性,即稟有此一點。但自阿丹之身成,而此千萬無算之一點、莫不隨入於阿丹之身而藏寓之。其為物也,妙無可窺,超於色象聲臭之表。當其寄藏於阿丹之身,而渾為一本也。雖包藏萬世之身,而不覺其多,及其流派子孫而各為一本也,而亦不覺其少,其殆繼先天而為至妙之物者乎?人之有心也、身也,身之有表裏、體竅也,知覺、性情也,動作、雲為也,窮通、壽僥也,皆莫不裕乎其中而妙之也。及其流行昭著,亦分為六品:一元始品,即此種子也;二孽生品,始結胎也;三變化品,四本成也;四形成品,表裏分也;五定質品,體竅全也;六呈露品,靈活現也。小世界有形之六品,蓋不減於大世界有形之六品也。
清源黑氏曰:“種子,即實有也。小世界之種子,即大世界之元氣。先天之理;各抱一氣,即猶後天之氣,各抱一理,所謂由氣而還於理者,俾其理發明無不盡透也。此人所以為人也,遠取諸物,近取諸身,聽取伊何!觀理者當於此卷留意焉。”
胚胎初始化圖說
止即一點,人於母腹,而初化之象也,、是為孽生品。當其未人母腹之先。存於父脊,清妙無象。迨既離本位,而人於子宮,無象者有象矣。象,蓋得乎父母交感之氣而成。父之陽動而生水,水挾陽氣而授之於母,母之陰動而生火,火挾陰氣而納此一點於子宮。陰陽交而水火聚,故一也,而遂化為兩。清,內藏。濁,外護。清者屬陽,即本父之陽,為母之陰裹而化者也。濁者屬陰,即本父之水,一為母之火熾而化者也。說者日;“清既屬陽,理當外發,而茲乃內斂,濁既屬陰,理當內斂,而茲乃外發,何也?”曰:“小世界之化生,與大世界之化生,品數無增無減,但其內外分形,實相反也。大世界之分形,以發越於外者為大、為上,故其陽者發於外。陽者發於外,其陰自斂於內矣。小世界之分形,以藏寓於內者為大、為上,故其清者藏於內。清藏於內,其濁自圍於外矣。其所以分形相反之故,正足以見造化之奇。而小世界之為物,較大世界為愈精愈微也。蓋大世界,自無形而化至有形,其勢皆白內至外者也。自內至外,則其義盡於其外矣。小世界,自有形而化至無形,其勢皆自外至內者也。自外至內,則其內之所關合者微矣。如人之一身,心居至內,身之所不能通者,心能通之,心通無形之位,即猶“阿爾實”通理世之位也。故小世界,以藏寓於內者為大、為上也。又曰,人心如天、人身如地。如天者上。如地者下。由身而至於心為升;由心而至於身為降。此分形相反之妙,足以見造化之奇,而天人之際。其授受也做矣。”
清源黑氏曰:“人一念之動而有小世界,即猶真宰一念之動而有大世界也。然真宰之動,動於無所不知。人之動。動於所不及黨。不及黨者,仍真宰之自為動也、非真宰,無以為人也。分形相反之理,甚妙。
四本分著圖說
此胚胎一月之象也,其自父脊而移人於子宮者,清與濁。得子宮之溫養而兩半者,分為四層,是為變化品。夫自一點而分清濁,蓋亦猶元氣之判而為兩儀也。本清濁而化為四層,亦猶兩儀之分而為四象也。最外一層者色黑,屬土。其近於黑者色紅,屬鳳。近於紅者色黃,屬火。其居於最中者色白,屬水。白者、清之至也。黃則其清中之稍濁者也。黑者,濁之至也。紅則其濁中之稍請者也。四者,為人身血肉精氣之本。四本不外清濁二者,而其所以分者,分之以其色也。色之所以分而為四者,分於子宮陰火之所熾也。其居外麵最與火近者,故其色黑。其二層稍與火相格,故其色紅。其稍近於內而僅得火之氣者,故其色黃。其居於最中而與火相遠者,故其色白。四色分,而風火水土四行,因其色之所成而各有屬焉。一曰,請者之為色本白,濁者之為色本紅。蓋清本陽水之所化,陽水色白;濁本明火之所化,朋火色紅。紅白既判,複為子宮陰火所溫養,則紅之外變而為黑,白之外變而為黃。此又四本分,而為四色之說也。
清源黑氏日。“予閩西”洋書。亦有四液之說,但未見其言理。茲湖四液之所本,而備晰其所以然,足見天方之學,以理勝也。”
表裏分形圖說
此胚胎二月之象也。當此之際,其白黃紅黑四者,得子宮溫養之氣,較前為久。久則風火水土四行之本性飛揚發動。離四.色初成之層次,而各歸於四行之本位。風歸風位,則升而至於其裏。小世界以內為上,故其至內者,為至上。風升而歸於其最內者,乃歸於其最上也。一人歸火位,則升而至於風之次,其位亦內也。風火居內,則水不能內存,其勢不得不降而就下,以與土相附矣。就卞者,就於其表也。,風火內升,其形為心、水土外降,其形為身。心者,天也。身者,地也。表裏形分,則小世界之天地定位矣。火與風相合而為心,水與士相附而為身,其中空焉。亦猶天位於上,地位於下,而中空之義也。是為成形品。
清源黑氏曰:“氣火升而為心,水土降而為身。表裏既判、中留空際。四元交互,化育始蕃。是心天身地,理明事順,何人以首天足地為美談也。”
內外體竅圖說
此胚胎三月之象也。二月之胎,先是表裏分形,至此則表裏各有變化矣。其表之屬土者,化為周身之內。屬水者,流為脈絡之路,其裏之屬氣者,化為心之質。屬火者,發為靈明之孔,而對峙於心之左右。心身既成,而即於心身之間,結聚四髒,以為四行專住之位。四髒既成,而六腑亦次第皆具。耳、目、口、鼻、四肢、百體,悉皆分著,是為定質品也,夫一身之體竅。皆髒腑之所關合,而其最有關合於周身之體竅者,唯腦、蓋髒腑之所關合者,不過各有所司,而腦則總司其所關合者也,腦者,心之靈氣、一身之精氣,相為締結而化焉者也。其為用也,納有形於無形,通無形於有形,是為百脈之總原,而百體之知覺運動皆賴焉。何謂納有形於無形?凡目之所曾視,耳之所曾聽,心之所曾知,腦皆收納之而含藏於其內,是其所為能納也。何謂通無形於有形?蓋腦之中,寓有總覺之德也。其筋絡自腦而通至於目,則目得其總覺之力而能視。其筋絡通至於耳,則耳得其總覺之力而能聽。其筋絡通至於口鼻,則口鼻得其總覺之力而口知味、鼻知臭。故肝開竅於目,而其目之所以能視者,腦之力也。腎開竅於耳,而其耳之所以能聽者,腦之力也。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而其口之所以知味、鼻之所以知臭者,腦之力也。其筋絡自腦而通至於周身,則通身得其總覺之力,而手能持,足能行,百體皆知痛癢。即心為靈明之腑,而亦不能不有資於腦。腦得其養,而心之靈明加倍,腦失其養,而心之誌氣亦昏,是之謂通無形於有形也。又曰,心為室,腦為堂,凡室之所等畫者,未有不於其堂而顯露者也。腦,蓋承心之所施,而施之於百竅也。體竅全,而人之形成矣。自此以後,其有滋養者有二根焉:外根日臍,內根曰膽。臍能引母之氣血人胃,以取其滋養。膽能於氣血之所引人者。分別美惡,而但用其美者,收其毒者。此二根者,又內外體竅之所由,以得其滋養者也。清源黑氏曰:“表裏體竅早己具於種子,此特以付發現也。通身表裏,皆關係乎腦。則治人者,一當先知治腦。故天方醫有腦科,諸家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