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頌
我不異人,人心自異。
人有親疏,我無彼此。
水陸飛行,等觀一體。
貴踐尊卑,手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嚐有你。
彼此俱無,眾泡歸水。
頌名齊物,人我親疏,水陸飛行,尊卑貴賤,一體等現而已。此頌重在我尚非我一句。世人不能齊物者,皆由有我在。若能無我,何知有你,你我兩忘,萬物皆空,不齊而自齊矣。
即心是佛頌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
若知無佛複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含萬象。
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動不靜不來往。
無異無同無有無,難取難舍難聽望。
內外圓明到處通,一佛國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個身心萬個同。
知之須會無心法,不染不滯為淨業。
善惡千般無所為,即是南無及迦葉。
此頌重在知之須會無心法一句。無心,非蠢然無心之謂。若是蠢然無心,如同木雕泥塑之物,何得謂心即是佛也?大抵無心之義,是不著於色,不著於空耳。真心無體無相,原無一物,有何色乎?真心光含萬象,圓通無礙,有何空乎?不色不空,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即心是佛,即佛是心,非心非佛。故曰佛即心兮心即佛,又曰心佛從來皆妄動。識得即心即佛,又知非心非佛,而無心之法得,不落於寂滅之學矣。
無心頌
堪笑我心,如頑如鄙。兀兀騰騰,任物安委。
不解修行,亦不造罪。不曾利人,亦不私己。
不持戒律,不徇忌諱。不知禮樂,不行仁義。
人間所能,百無一會。饑來吃飯,渴來飲水。
困則打睡,覺則行履。熱則單衣,寒則蓋被。
無思無慮,何憂何喜。不悔不謀,無念無意。
凡生榮辱,逆旅而已。林木棲鳥,亦可為比。
來且不禁,去亦不止。不避不求,無讚無毀。
不厭醜惡,不羨善美。不趨靜室,不遠鬧市。
不說人非,不誇己是。不厚尊崇,不薄賤稚。
親愛冤讎,大小內外。哀樂得喪,欽侮險易。
心無兩視,坦然一揆。不為福先,不為禍始。
感而後應,迫則複起。不畏鋒刃,焉怕虎兒。
隨物稱呼,豈拘名字。眼不就色,聲不入耳。
凡有所相,皆屬妄偽。男女形聲,悉非定體。
體相無心,不染不滯。自在逍遙,物莫能累。
妙覺光圓,映徹表裏。包裹六極,無有遐邇。
光兮非光,如月在水。取舍既難,複何比擬。
了此妙用,迥然超彼。或問所宗,此而已矣。
頌中數十言,說來說去,總是發明無心二字。妙在一無心。而在塵能以出塵.居世能以出世,自在逍遙,物莫能累矣。夫人方寸之中,絲毫塵埃容不得,稍有塵埃在內,便有無窮人心生出。人心一生,忽此忽彼,身不由主,便自不在,自己不在,以奴為主。以主為奴,如何能逍遙?若能一切無心拄杖,不動不搖,便是自在。自既能在,自由自主,萬慮俱息,萬緣不生,妙覺光圓,映徹表裏,包裹六極,無有遐邇。真得逍遙,無心之用妙矣哉。
心經頌
蘊諦根塵空色,都無一法堪言。
顛倒之見已盡,寂靜之體攸然。
蘊者,五蘊色受行想識是也;諦者,四諦苦寂滅道是也;根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也;塵者,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是也;空者,寂滅;色者,著相;蘊諦、根塵、空色六者,皆心所出之法,俱係顛倒之見。若能一概掃去,則心體寂靜,即是觀自在菩薩,即是舍利子不生不滅。若六者之中,稍有些子法末盡,即有生滅,即不得自在。若到無生滅常自在處,方是六者幹幹淨淨的也。
無罪福頌
終日行不曾行,終日坐何曾坐。
修善不成功德,作惡原無罪過。
時人若未明心,莫執此言亂作。
死後須見閻王,難免鑊湯碓磨。
頌名無罪,福何謂哉?罪福皆由心生。有心作惡,即是有心造罪;有心行善,即是有心求福。善惡罪福,由心而有。若到無心地位,行坐且不知,何知善惡?何知罪福?故曰修善不成功德,作惡原無罪過。比如赤子,無識無知喜笑怒罵,皆出無心,有何功德罪過乎?夫無心者無人心也。無人心自有真心,真心量同天地,包羅萬有,不思善、不思惡、不造罪、不求福,功德罪過,皆所不計。時人若未明的真心,而一任頑心擺弄,作孽百端,自謂無罪過,死後鑊湯碓磨之報,烏能兔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