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學校財務製度管理

學校財務製度,是處理會計事務、加強財務管理的原則、規範、程序的總稱。它是為了實現一定目標、加強宏觀調控、強化財務管理的一種手段;是黨和國家財經工作方針、政策及有關法律、法令、規章的具體體現;是我國社會主義法製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財務製度的實施,保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正確處理國家、學校、個人三者經濟利益關係和學校內部財務活動過程中,各部門、各單位權、利的關係;使財務工作有章可循,財務活動有秩序地進行,做到合法地、有效地籌集和運用資金,保證財務收支計劃的圓滿完成,以及促進教育事業沿著社會主義方向不斷向前發展。

財務製度的內容及分類

學校的財務製度,總的來講,是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有關法規製定的。

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內容:

國務院和財政部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有關財經法規統一製定的,在一定曆史條件下,在全國範圍內,必須統一執行的財政、財務製度。國務院各部委根據國務院和財政部統一頒布的財政、財務製度,結合本係統實際情況製定的,在本係統範圍內必須執行的財務製度。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財政部門根據國務院和財政部統一頒布的財政、財務製度,在國務院和財政部授權範圍內,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製定的地方性的財政、財務製度。

學校為了貫徹實施國家和地方財政部門及上級主管部門的財經政策而製定的財務製度。

以上這些製度,按財政製度的內容來劃分,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1)是財務和財務決算方麵的製度。學校財務計劃包括:預算資金計劃、科技三項費用計劃、基本建設財務計劃、學校基金計劃、特種資金計劃(房租收入、家具租金、捐財等特種資金)以及各項代管經費收支計劃等。計劃的編製,必須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收後支、留有餘地的原則,不得安排赤字預算。要考慮財力的可能和事業發展的需要,要保證重點,把握住投資方向,體現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有利於各項任務的完成、計劃的執行。要加強管理和監督,年終決算,按照要求,應做到真實、準確、合法。

(2)是預算管理製度。學校教育事業費的預算管理,包括國家對學校的管理和學校內部的預算管理兩部分。國家對學校是根據學校事業發展計劃,采取“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的辦法來分配資金,並按照“預算包幹,節餘留用,超支不補,自求平衡”的原則來進行管理的。學校內部則根據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任務,在年度預算指標以內,采取“單項定額加專項補助”或者切塊包幹等辦法分配資金,按照預算包幹的原則,采取二級核算等多種形式進行管理。這方麵的規定和製度構成了預算管理製度。

(3)是基建財務管理製度。目前學校基建財務管理體製,有的是直接隸屬於校財務部門,有的是隸屬校基本建設管理部門,有的是隸屬校基本建設管理部。不論隸屬哪個部門管理。在財務管理製度上,必須按照國家有關基本建設的規定,建立財務管理製度。按照單項工程設計概算或施工圖預算,編製投資計劃;按照年度各項工程進度計劃,編製年度財務計劃;按照工程預算定額和國家規定的取費標準,辦理工程結算、編製財務決算及與施工單位的物資、資金結算等管理製度。

(4)是收費標準管理製度。學校的收費標準一般都由國家有關部門製訂。例如各類委托培養學生的經常費、設備費的收費標準;學生個人應交的學雜費、住宿費、書籍費標準;各類培訓班學員的培訓費標準;麵向社會服務的各類收費標準;科技成果轉讓收費、產品出售以及校內服務收費標準;教職工個人應繳的房租、水電費等收費標準。各類收費標準,凡國家有規定的,應按國家規定標準執行;國家沒有規定的,對外收費,可參照社會同類型收費和成本消耗情況,擬訂收費標準,報物價部門核定執行,對內則按成本計算,劃定各類不同收費標準,經校職能部門核定後執行。

(5)是費用開支標準管理製度。學校各項費用開支標準,凡是國家有規定的,在政策和財務允許範圍內,根據各項業務工作需要,擬訂學校的開支標準,做到既能解決實際困難,又有利於加強對費用的控製。在國家有了新的規定後,則按新的規定執行。

(6)是財產物資管理製度。學校的財產物資是貨幣資金的轉化形態。加強財產物資的管理,是提高投資效果的關鍵。財產物資包括:固定資產、材料、代值易耗品等。

凡合固定資產條件的各種設備、儀器儀表、器具等物資,不分資金來源,不論購入、調入、贈入、自製或新建,都必須計價入帳。按照《學校會計製度》的規定,進行核算,做到帳物相符、帳帳相符。

材料是勞動對象,包括金屬、非金屬的各種原材料、燃料試劑等。低值易耗品是指既不夠固定資產標準,又不屬材料的用具、器皿、元件、配料等。對上述財產物資應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製度,以防止損失浪費,充分發揮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