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脫裏衣臥。

【箋】誌於道者。睡眠時少。經行時多。或勞倦至極。暫臥少時。古人圓木為枕。所以自警。常令醒寂。若脫衣臥。則放意恣睡。誌氣昏墮。差如小死。與道遠矣。唐張誌和。學仙。一生臥不脫衣。其嫂為製衣。通身密縫。遂其誌也。餘參天童密老人。時行後架。歷堂舍十餘進方到。適當寒時。夜起怕冷。遂不脫衣臥。至今三十餘年。習以為常。而舟居著衣夜臥。殊覺快便。

不得臥牀上笑語高聲。

【箋】日作夜息。所以體察天地陰陽之理。乾動而坤靜也。若陰陽失位。理必乖違。是以臨臥。當寂然無聲。若靜夜笑語高聲。則為鬼神所嗬。論語寢不言。葢有自也。

不得聖像及法堂前。攜溺器過。

【箋】周禮。天官曰。太尉掌王燕服。凡褻器。鄭司農雲。褻。溺器也。名虎子。亦名伏虎 此言便利穢褻不淨之器。不可在尊長前攜過。況巍巍聖像前。敢褻慢哉。

圍爐第十五

【箋】古尊宿開堂說法。煆煉衲子。謂之開爐。或以禪堂作地爐。為禪眾禦寒也。

五燈。趙州示眾雲。老僧三十年在方丈。火爐頭有個無賓主話。直至如今無人舉著。

臨濟。與河陽木塔長老。同在僧堂地燼邊坐。因說普化。每日在街市。掣風掣顛。知他是凡是聖。言未了。普化入來。師便問。汝是凡是聖。化雲。汝且道我是凡是聖。濟便喝。化雲。河陽新婦子。木塔老婆禪。臨濟小廝兒。卻具一隻眼。師曰。賊。化雲。賊賊便出去。

明招謙。與僧擁爐。僧問。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那句是主。那句是賓。謙指火曰。與我向此中拈出一莖眉毛得麼。僧曰。非但學人。盡大地人。喪身失命。謙曰。汝因甚把髻投衙。徑山杲曰。這僧有頭無尾。明招有尾無頭。若人道得頭尾圓全句。雲門與你柱杖。

法昌在分寧之北千峯萬壑。古屋數間。師力耕火種。殊安樂之。衲子至。不堪其枯淡。多棄去。開爐日。以一力撾皷。陞座雲。法昌今日開爐。行腳僧無一個。惟有十八高賢。緘口圍爐打坐。不是規矩嚴難。免見諸人話墮。直饒口似枰錘。未免燈籠看破。不知道絕功勳。安用修因證果。喝一喝雲。但能一念回心。即脫二乘羈鎻。

右霜楚圓慈明。與永首座同到汾陽。永未盡其妙。從師二十年。終不脫灑。一夕圍爐。深夜師以火筯敲炭曰。永首座。永首座。永咄曰。野狐精。師指永曰。訝郎當漢。又甚麼去也。永乃豁然。

丹霞天然。過慧林寺。遇大寒。取木佛燒火向。院主嗬曰。何得燒我木佛。師以杖子撥灰曰。我燒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師曰。既無舍利。更取兩尊燒。主眉鬚墮落。

龍門清遠佛眼。寒夜孤坐。撥爐見火一豆許。恍然自喜曰。深深撥。有些子。平生事。隻如此。遽起閱幾上傳燈錄。至破竈墮因緣。忽大悟。偈曰。刀刀林鳥啼。披衣終夜坐。撥火悟平生。窮神歸破墮。事皎人自迷。曲淡誰能和。念之永不忘。開門少人過。圓悟因詣其寮。舉青林搬三轉柴話驗之。

雪岩上堂。火炙胸前煖。風吹背後寒。西來端的意。親切不相幹。既是親切。為甚不相幹。德山見龍潭石屋上堂。十月初一開爐諸方說寒道冷。福源一味尋常。不會安排施設。深深埋兩個炭團。滿滿堆一爐黃葉。莫嫌火種無多。隻要煖氣相接。放下重簾。密糊窗紙。又誰管屋上濃霜。庭前深雪。但得自家一團和氣。外邊冷言冷語不須聽。由他歇好。諸禪德。本色住山人。且無刀斧痕。

不得交頭接話耳說話。

【箋】冷便向火。是衲僧本分。柴頭橫三豎四。火聚通紅。為衲子發大機用。慶快平生。若是無意致阿師。這邊那邊。喧喧雜話。過了一冬。於己何益。

不得彈垢膩火中 不得烘焙鞋襪。

【箋】開爐。原為大眾禦寒。不為一人烘焙。正當潔火通紅。正好薦取個事。若投之以垢膩。烘之以鞋襪。薰蒸穢氣。觸忤火神。兼之得罪大眾。亦非所以自愛。故製。

不得向火太久。恐妨後人。稍煖。便宜歸位。

【箋】天寒滴水滴凍。阿誰化炭供眾。地爐生發通紅。一星爆出火鳳。大家照顧褲裩。莫教燒個大洞。得煖須讓後人。坐久自然放縱。工夫妙在經行。話頭得力照用。一任屋角寒風吼似雷。鐵壁銀山吹不動。

在房中住第十六

【箋】寮舍全備。乃成叢林。惟道德功行者居焉。古人一機相契。或著槽廠。或明窓下安排。或眾公舉司執其事。或住禪堂。或東廊下閒住。其間抽爻換象。悉聽方丈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