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燈。仰山偉。律身甚嚴。燕坐忘夜旦。占一室。謝絕交道。有過者。虗己座以延之。躬起炷香叉手而立。南公聞之。以為太絕物。非和光同塵義。麵誡之。偉曰。道業未辦。歲月如流。大根器。如雲門。趙州。猶曰。我惟粥飯二時。是雜用心。又曰。豈有工夫閒處用。矧行偉。根器日刼相倍者。寧暇囿世情。事清談。諛悅人。增我相乎。南賢之。

石屋結製小參。佛祖門風將委地。說著令人心膽碎。扶持全在我兒孫。不料兒孫先作弊。紛紛走北向奔南。昧卻正因營雜事。滿目風埃滿目塵。業識茫茫本無據。縱饒掛搭在僧堂。直待板鳴歸本位。聚頭寮舍鼓是非。收足蒲團便瞌睡。癡雲靉靆性天昏。石火交煎心鼎沸。暫時寂寂滯輕安。一向冥冥墮無記。百丈清規不肯行。外道經書勤講議。因果分明當等閒。罪福昭然渾不懼。或遷一榻一間房。放逸縱由身口意。頭上瓦。腳下磚。身上衣。口中味。一一皆從信心檀越人家施。未成道業若為消。捫心幾箇知慚愧。今日三。明日四。閒處光陰盡虗棄。一朝老病來相尋。閻羅催請死符至。從前所作業不忘。三途七趣從茲墮。袈裟失卻復再難。鱗甲羽毛披則易。看他古之學道流。直忘人世輕名利。煑黃精。煨紫芋。飯一團。水一器。為療形枯聊接氣。石爛鬆枯竟不知。洗心更作累生計。物外清間一未高。世上黃金何足貴。刼空田地佛花開。香風觸破娘生鼻。選佛傷中及第歸。圓覺伽藍恣遊戲。茲因結製夜小參。不覺所言成此偈。

更相問訊。須知大小。

【箋】行護。若有得失言語。即須乞歡喜。不經宿。結其罪業。應互相讚美。不得背相毀說。互相譏諷。

欲持燈火入。預告房內知雲。火入。欲滅火。預問同房人。更用燈否。

【箋】燈入預告者。恭敬供養心也。燈息預問者。取同房人之便。不敢自便也。

滅燈火。不得口吹。念誦不得高聲。

【箋】息燈不口吹有二義。一。燈上有微細蟲。飛聚燄上。吾人不見。若口吹。則墮燄中而死。失慈悲故。二。燈乃火神所司。人之生也。莫不仗此破暗開明。成熟活命。若口吹。穢氣。不恭敬故。

有人睡。不得打物作響。及高聲語笑。

【箋】彼方睡時。當存愛敬。凡有舉動。心必沉靜。笑語高聲。擊物作橫。令彼不眠動彼嗔病。疊障無明。遮卻真性。

不得無故入他房院。

【箋】先天山老人。嘗於寮舍門上。大書莫來合三字。深有意焉。四威儀中。是衲僧巴鼻。正好向自家一片閒田地上著力。切莫東觸西觸驀然被他繫在枯棒。暮暮朝朝。受他鞭逼。

看病第十七

【箋】梵網。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若父母師僧弟子病。諸根不具。百種病苦惱。皆供養令差。而菩薩以瞋心。恨心。不看。乃至僧坊城邑。曠野山林道路中。見病不救濟者。犯輕垢罪。

僧祇。有比丘。久病。佛因見之。躬與阿難為其洗身。及衣。又為說法。問雲。汝曾看病否。答雲。不曾。佛言。汝既不看。誰當看汝。佛乃製戒。自今以後。令諸弟子。應看。比丘若欲供養我。應供養病人。故說瞻病。有五德。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謂供給病人飲食所須。當看其可食者與之。不可食者則不與也。二。不惡賤病人大小便利唾吐。謂若看病人所。有大小便利唾吐臭穢。但盡心親近。為其洗滌。無起惡賤之心也。三。有慈湣心。不為衣食。謂或有病比丘死。佛令常視病者。受其衣物。時有略曾瞻病者。亦取衣物。佛言。不應如是。故看病人。但當以慈湣為心。不可為衣食也。四。能經理湯藥物等。謂病人若喜服藥。及別所需。當如實語之。應服與服。不應服。則不應與也。五。能為病人說法。謂看病之人。當為說法。能令病者歡喜。亦令自己善法有所增益也。

高菴勸安老病僧文。貧道常聞藏教。諦審佛意。不許比丘坐受無功之食。生懶惰心。起我我見。每至晨朝。佛及弟子。持鉢乞食。不擇貴賤。心無高下。使得福者。一切均普。後所稱常住者。本為老病比丘不能行乞者設。非少壯之徒。可得而食。逮佛滅後。正法世中。亦復如是。像季以來。中國禪林不廢乞食。但推能者為之。所得利養。聚為招提。以安廣眾。遂輒逐日行乞之規。今聞數剎住持。不識因果。不安老僧。背戾佛旨。削弱法門。苟不住院。老將安歸。更不思常住財物。本為誰置。當推何心。以合佛心。推何行。以合佛行。昔佛在日。或不赴請。留身精舍。徧巡僧房。看視老病一一致問。一一辨置。仍勸請諸比丘。遞相恭敬。隨順方便。去其嗔嫌。此調禦統理大眾之楷模也。今之當代。資用常住。資給口體。結托權貴。仍隔絕老病眾僧之物。掩為己有。佛心佛行。渾無一也。悲夫。古德雲。老僧。乃山門之標榜。今禪林百僧之中。無一老者。老而不納。益知壽者之無補。反不如夭死。願今當代。各遵佛語。紹龍祖位。安撫老病。住持有無。隨宜供給。無使愚昧。專權。滅裂。致招來世短促之報。切宜加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