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箋】可以水洗者。以其有身垢也。心本無生。垢從何有。究竟覔心了不可得。雲何受滌。於無受滌處。方好道個內外光潔。

浴前先洗淨。須細行。不得以洗淨水入浴釜。

【箋】此條。雲悽附後。謂入浴當預知。故置前也。

先以湯洗麵。從上至下徐徐洗之。

【箋】麵門真人出入處。為一身最尊。浴堂。當別置盆水洗麵。洗浴水雜沉下垢故。

不得麤躁。以湯水濺鄰人 不得浴堂小遺。

【箋】入浴。為潔其身。小遺浴堂。則求潔而反汙。既汙自身。復汙大眾。以致登殿禮佛誦經成不淨法。莫大之罪。其將誰歸。

不得共人語笑。人天寶鑑雲。一沙彌入浴戲笑。遂感沸湯地獄之報。

【箋】浴堂禁語。不得以水互相澆。不得以水澆火。不得調語。不得用水太費。不得止中浣衣。不得先師入。不得在上座前先浴。入浴戲笑。報感沸湯。今不自嚴。後亦當爾。冷熱繇己。瘡疥先人。勿謂裸形。神在汝側。

沐浴。非祗去其身垢。當使心垢淨盡。彼沙彌入浴戲笑。非惟身垢未除。而心垢已如山嶽。所以感報。為千古鑑戒。

萬峰浴室銘。山巍路遠。致其柴薪。瀹斧燃火。効其勞勤。一月六浴。叢林罕聞。沙彌戲笑。沸湯澆淋。洗心滌慮。日新又新。何以報德。忽悟水因。

不得洗僻處。

【箋】僻處。盆中先洗淨故。

凡有瘡癬。宜在後浴。或有可畏瘡。尤宜迴避。免刺人眼。

【箋】十誦律。佛在舍衛國。有比丘癩病。求治藥師耆域。域告比丘。汝可洗浴得瘥。比丘言。佛未聽入浴堂。諸比丘白佛。佛許僧後浴故說此五利。一。除垢身清淨。二。除寒泠。三。除煩熱。四。除身中風。五。得安穩。

不得恣意久洗妨礙後人 脫衣著衣。安祥自在。

【箋】衣之於身。能知寒暑。要著便著。要脫便脫。直見大用現前。故得安祥自在。

湯泠熱。依例擊梆。不得大喚。

【箋】浴堂設板。若湯冷。鳴二下。湯熱鳴三下。行者。即會添減調和。若大喚失威儀故。

禮。履席。謂浴後。履前席也。衣布飾身及履進飲以盈氣。今知浴。設菓窳茶湯於浴室。皆本溫室福田二經。與禮大同。

洗足偈 若洗足時。當願眾生。神力具足。所行無礙。

【箋】前偈內外光潔。支體百骸。無不淨極。今此偈為尋常洗足說也。或臨浴洗足。默念是偈。亦可。也三十二相。足為第一相。當知如來之道。不出行解二門。若但解無行。猶弗解也。若但行無解。猶弗行也。行解雙兼。滿足六度。則神力無不具足。所行無有障礙。是故行一波羅蜜。具足無量波羅蜜。無量波羅蜜。不出此一波羅蜜。故曰所行無礙。

五燈。臨濟問趙州。如何是西來意。州雲。適遇老僧洗腳。濟作聽勢。州雲。會即會。噉啄作麼。

睡臥第十四

【箋】法句譬喻經。一比丘飽食。入室閉房靜眠。佛告比丘。汝宿命維衛佛時。曾得出家。貪身利養。不念經戒。飽食卻眠。不惟非常命終。魂神生螉蟲中。積五萬歲。壽盡。復為螺蚌之蟲樹中蠧蟲。各五百歲。此四品蟲。生將五百歲。乃覺連綿羅網。不取出要。今始罪畢。得為沙門。如何睡眠不知厭足。

離睡經。時佛在鹿野苑。為大目連曰。雲何而欲睡。莫行想。莫分別想。如欲睡當離。若睡不離者。如所聞法所誦法。當廣為他說。乃至當行。當以泠水洗眼。及洗身。當以兩手挑兩耳。當起出講堂。四方視星宿。當護諸根。

善是律。臨睡時。應先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無常。於六念眾。隨一一念。

珠林。摩偷羅國。有一男子。從優婆笈多出家。睡眠。笈多化一鬼。有七頸。手捉樹枝。身懸空中。比丘見已。即便驚覺。生大怖畏。歸白笈多雲。見彼林有一鬼。七頭。當我前。手捉樹枝。身懸空中。甚可怖畏。笈多言。此鬼不足畏。睡眠最可畏。若汝為此鬼所殺。必不入生死。若為睡眠所殺。則生死無窮。比丘即還坐禪。畏此鬼故。不敢睡眠。精進思惟。得羅漢果。

攝論。處夢謂經年。寤乃須臾頃。故時雖無量。攝在一剎那。困來一覺睡。睡足又爬起。爬起如睡時。睡時非小死。老僧若不睡。何以到如此。老僧若不睡。阿誰相舉似。起中睡。睡中起。你是我。我是你。黃梅晴處家家雨。良久雲。向曉愜孤坐。高憑繡石苔。雲隨雲共起。暗與日俱迴。果熟驕黃墜。香分小白開。目前看不足。攜杖復歸來。

五燈。溈山睡次。仰山來問。師便麵向壁。仰曰。和尚何得如此。師起曰。我適來得一夢。你試為我原看。仰取一盆水。與師洗麵。少頃。香嚴亦來問訊。師曰。我適來得一夢。寂子為我原了。汝更與我原看。嚴。點一碗茶來。師曰。二子見解。過於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