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釋子。洗淨之法。九十六種外道所不知。事傳東土。行者亦寡。強効者。不能如法。是欲潔而反穢。但上古用籌。今用草紙。殊為省便。叢林有薰脩大悲華嚴等懺。而此洗淨之法。不可不知也。

淨手偈 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唵賀囊密唎帝莎訶

【箋】此當願者。非同世間之願。及世間之法也。當為眾生發出世之願。說出世之法也。速疾往者。言五濁惡世。所見所聞。無非煩惱惡業。亦如穢廁。不可久停。故當速離濁惡之行。而行清淨之法也。經律。入廁洗淨。若不默持諸呪。縱用七恒河水洗之。不得清淨。何以故。種子不淨。

溪堂雜錄。僧智超誦華嚴經三十年。忽見童子雲。從五臺來。告超曰。師誦經固善。但登廁洗淨。觸汙手背。律製洗手用灰泥七度。今但二三。緣此觸存。禮佛誦經。悉皆得罪。言訖不見。超乃悔過。識者曰。此文殊化現。有警於超也。

若小解。亦要收起衣服。又不可著褊衫小解。

【箋】說原。僧伽支。此雲覆膊。亦名褊衫。亦名隨衣。竺道祖雲。魏時請僧於內自恣。宮人見僧偏袒不雅。故當覆膞。小解。不言長衣專舉衣袖者。謂衣袖常勤佛法。更宜細行 小解雖穢褻事。有至道焉。其義出自禮記。記雲。手容恭君子起居。常自恭敬。不敢散手掉臂。惟至屙尿放屎之時。不得不暫解也。

盥掌偈 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唵主迦囉耶娑訶

【箋】手是總名。若無掌。不可名手。無指亦不可名手。有掌有指。方名曰手。兩手。太陽之精也。字魂陰。

掌圖法天指法五行。大指曰拇指。第二曰食指。中指曰將指。第四曰無名指。第五曰小指。第六曰枝指 水性至柔。離垢去染為用。盥者。兩手拾盆之象。

湯銘。日新又新。澡其德也。當誦偈呪之時。一浣而再浣。再浣至七浣。而佛法現前。究竟我手。佛手。眾生之手。同於清淨。同於受持。是名清淨佛法之手。受佛法也。

華嚴感應。三藏梵僧。至京時。有三藏童子。頂禮三藏。請受菩薩戒。眾謂三藏梵僧曰。此童子。能誦華嚴。兼解其意。三藏梵僧驚歎曰。華嚴一乘。是諸秘藏。尚難遭遇。況通其義。若人誦淨行一品。以得菩薩戒具足。

西域傳記。有人轉華嚴經。以洗手水滴蟻身。命終生天。況能受持通意。此子後必廣大。饒益眾生 大小三藏。互相闡揚淨行之法。力行淨行之行。為世作則。豈非華嚴果會中再來耶。今人能於淨行諸偈潛行密用。即是親證毗盧妙體。亦無沗於大小三藏哉。

入浴第十三

【箋】溫室洗浴眾僧經。有耆域醫王。願請佛及菩薩僧人溫室澡浴。佛讚善哉。佛雲。耆域澡浴之法。當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報。一。燃火。二。淨衣。三。澡豆。四。酥。五。淳灰。六。楊枝。七。內衣。何謂除七病。一。四大安穩。二。除風。三。除濕瘴。四除寒。五。除熱。六。除垢。七身輕明目。何謂七福。一。四大不和。而得調和。二。除風。所生清淨。三。除濕。身體常香。四。除寒。體潤威光。五。除熱。清涼自在。六。除垢。宿命皆通。七。身輕。見者欽敬。

福田經。有比丘名阿難。白佛。我念宿命。生羅閱祗國。為庶民時。生惡瘡。治之不瘥。有曰。當浴眾僧。其水洗瘡可愈。我即到寺。設浴供僧。如法洗瘡。乃愈從此所生。端正。金色晃昱。九十一劫。常得淨福。

楞嚴。跋陀婆羅。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浴。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譬喻經。佛以臘月八日。神通降伏六師。六師雲。佛以法水。洗我心垢。不如沒水死。佛仍廣說法。度諸外道。外道復化白佛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請僧洗浴。以除身垢。今臘月八日。浴僧準此。

賢愚經。首陀會天。下閻浮提。請佛及僧洗浴。設甘美之食。阿難白佛。此天。往昔作何功德。相好奇特。佛言。昔毗盧屍佛時。彼為貧家子。恒傭作自給。聞佛洗僧之德乃勤施少錢。設洗具。設食。請佛僧。由此生首陀會天。此光相。七佛以來。千佛出世。亦皆如是。故號淨身。一號具足。

珠林。泥連河裏。非有垢而見除。毗藍園內。實無塵而示蕩。故知洗浴是清昇之本。淨澡為澄潔之原。可謂垂香範於前修。振芳猷於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