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箋】能禮者。人。所禮者。佛。若能所之性未忘。而佛我之心猶礙。若能所都忘。佛我均化。是名空寂。此空此寂。非頑空之空。枯寂之寂。乃真空之空。真寂之寂也。真空真寂。名之不得。狀之不得。何以故。謂空不自言空。寂不自言寂。言空言寂。即非空寂也。神而明之如中天之朗月。如大海之澄波月非因水而開朗。水豈緣月而澄清水本無心。月亦何性。上下交光。水天一色。而至道交感。豈心思口吻之可及哉。

我此道場如帝珠。十方諸佛(若禮別佛。隨換此四字)影現中。我身影現諸佛前。

【箋】此三句。不悟十字。中字。之象。如楞嚴東觀則西。南觀成北。諸位不成。數從何始。所言象者。太極變化之象也。此●象可大可小。可橫可竪。可長可短。可囗可囗。是故悟此。可以圓融行布。我此道場。供養瞻禮也。我此道場者。人人有一片潔白之地。不假於人。故雲我。即此身心。頂禮諸佛。入佛知見。作佛觀行。故雲道場。然此道場。不假思惟。而佛我通感。故以帝珠為喻。

碧巖。帝珠者。天帝釋。善法堂前。以摩尼珠為網。凡一珠中。映現百千珠。而百千珠俱現一珠中。交映重重。主伴無盡。此明事事無礙境界也。昔賢首國師。立鏡燈為喻。列十鏡。中設一燈。若看東鏡。則九鏡鏡燈。歷然齊現。若看餘方。則鏡鏡亦然。觀此可以悟禮佛作觀之法。如明鏡之在掌握間也。行者禮佛。不可不知。凡禮佛時。當屏絕外緣。澄定身心。默念一心頂禮。盡東方佛剎。微塵數世界。微塵數諸佛。我悉遍禮。一一佛影。影於我身。我身之影。亦復影於佛身。無有遺一餘方觀同上。

徵。諸佛身影。威德廣大。故能過佛剎微塵世界。影於眾生身中。眾生身影。不過咫尺。雲何能過佛剎微塵數世界影於佛身之前乎。

訓。昔無邊身菩薩。思惟以丈尺量世尊。丈六金身。量已。丈六而又丈六。終不見世尊頂相。不見頂相者。法身也。丈而見頂者。報身也。報身屬功用故可量法身無功用。故不可量。若夫大心凡夫。一念發智頂禮時。其影已過不可說世界。已入不不可說諸佛之身。復何疑。嘗論不但一切佛身之有此影。一切有情無情亦具此影也。

起世經。月宮殿中。有諸影現。此大州中。有南閻浮樹。因此樹。故名閻浮州。其樹高大。影現月輪。

淮南子。月中有物婆娑者。乃山海影其空處。海水影也。

花木錄。瀛州有影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影。

頭麵接足歸命禮。

【箋】有曰。頭麵為一身之最尊。足為一身之最卑也。言以我之最尊。頭麵。接佛之最卑之足。以表至誠餘獨不然曰。足雖卑。然無足不成五體。況如來三十二相。第一。足安平相。第二。千輻輪相。輻。即車輪中之輻。謂足下轂網輪紋。眾相圓滿。猶如千輻也。故如來足相最尊。當憶念如來慈悲摩頂。耳提麵命。而我以五體投地。誌誠諦信。接續佛之安平千輻輪之光明也。徵。三十二相。先以足相標其前者。何也。

訓。謂如來萬德。唯行所先。若行不先。則萬德不成。故先標足也。歸命禮者。盡其形命。歸敬作禮也。

華嚴。善財。參五十三員善知識。最後到彌勒閣前見樓閣門。閉瞻仰贊嘆。見彌勒從別處來。善財作禮。願樓閣門開令我得入。彌勒至善財前。彈指一聲。樓閣門開。善財入已。樓閣即閉。見百千萬億樓閣。一一閣內。有彌勒領諸眷屬。並一善財。而立其前。

禮法偈 真空法性如虗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

【箋】真空者。非頑空之空。法性者。目前萬法之性也。既曰萬法。而空亦萬法中之一。惟真空。不言空與不空。法性亦不言有性無性。故真空而法性不得。法性而真空不得。是名真空法性。如虗空者。謂真空法性。皆依虗空立用真空之體。不動也。真空之與虗空。猶先天之與後天也。常住法寶者。亙古亙今無始無終無斷無滅之大法寶也。非世間金銀之寶也。世間金銀價值。終有分際。惟法寶價值無分際故。永嘉雲。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如來藏者。謂不止經律論文字。及黃卷赤軸之藏。乃如來四十九年說不到底。五時八教判不到底故曰難思。正難思時。不覺踏著自己影子。身光與摩尼寶珠。炳然交映。珠光身影不可甄辨始知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瞻一禮。一剎一塵。風動水流鳥啼花笑常演摩訶。直得口誦之而不徹。耳聽之而無聲人法雙泯。是名真法。是名如法皈命。

聽法第八

【箋】涅槃。若離於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何等為四。一。親近善友。二。專心聽法。三。繫念思惟。四。如法修行。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為近於大般涅槃。何以故。開法眼故。